重生过去从吃饱饭开始_第72章 敲锣打鼓迎新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章 敲锣打鼓迎新春 (第1/2页)

    李文家这边的习俗就是每到过年除夕的当天晚上,所有未出五服的亲族都会相互去家里拜年。

    回家的路上碰见村里人,大家都是乐呵呵的,相互打着招呼,谝着闲传。

    过年了,男人们也都放下了拿了一年的烟杆,口袋里装上了过滤嘴的烟。

    家庭一般的抽的是生产牌香烟,好点的就是猴王香烟。

    妇女们口袋里也都装着瓜子花生。坐在门口拉着家常,晒着新买的布料还有红头绳之类的用品。

    回到家父亲把今天祭祀用的东西让母亲热了热,今天中午就吃这些了。

    今天祭祀因为李文家拿的大猪头。所以分配的祭品也会相对多一点,这是规矩。

    拿回来的祭祀品各种各样的,不过都是吃的。

    王春梅挑选了几块鸡肉,还有猪肉。配着家里的白菜土豆炖了一锅烩菜。

    吃完中午饭,小孩子和男人们都出去玩了。

    小孩子拿着鞭炮,玩具,瓜子糖果在村里炸街。

    男人们则拿着家里传下来的乐器铜钹,纷纷往村委会门口走去了。

    从腊月二十号开始村里每天都会敲锣打鼓,庆祝新年。今天是年三十肯定会更热闹。

    村里大部分人的家里都传有铜钹。每到节日或者庆祝的节日,李家族人都会拿出铜钹跟随着鼓点敲击热闹庆祝一番。

    铜钹这种乐器,已经流传上千年。千年来一直是当地的文化习俗。众人也对这种乐器爱到了骨子里。

    李文家也有一副,平时都是父亲和二叔轮流玩耍的。

    为啥叫耍,而不叫敲击了呢?是因为就是图个热闹,就是个耍,玩的就是个开心。

    随着大鼓的敲击声传遍了整个村子,爱好玩耍的男人们就拿着心爱的玩具出发了。

    今天因为一些人要听广播所以父亲没有去敲铜钹,而是二叔带着家里几个男娃去了。

    李文对这种文化活动也很热爱,跟着二叔还有大哥二哥一起去村委会麦场凑热闹。

    来到村委会时,李文已经感受到了浓烈的气氛。

    不要问什么气氛?当然是热血沸腾的气氛。

    只见村里三伯李德全和四伯李德龙俩人正光着膀子围着一个一米多方圆的大鼓,激情的敲击着。

    大鼓声音隆隆响起,让人真是热血沸腾啊!难怪古时候打仗要用鼓来敲击。

    而一旁十几个铜钹手也拼命敲击着手里的铜钹。大家都脱了身上的束缚的大棉袄,穿着内衣在上下挥舞着,还有几个是光着膀子的。

    当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可不敢这样造。

    看的李文是激动不已,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其中。

    就这还不停的有人赶来,汇入铜钹手的队伍里。

    十几分钟后,麦场上围满了人,数十号铜钹手围着击鼓手上下翻腾好不热闹。

    不时有铜钹手两两对敲,进行比赛。四周围观的村民也都看的起劲,纷纷加油鼓劲。

    李文的二叔也是一个人来疯,光着膀子在场子里上下来回敲击,很是兴奋。

    五六分钟过后,一套鼓点完毕。众人也都耍的累了,这才纷纷停了下来。

    真是畅快淋漓啊!下来让我们李家的下一辈小伙子们上场。”放下鼓槌的三伯李德全说道。wap.

    刚才敲锣打鼓,还有耍铜钹的都是一些三十岁以上结了婚的大人。

    下来就轮到小字辈的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了。

    因为每年敲锣打鼓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还有一些外村人都会观看表演。

    而表现优秀的青少年也会得到族里长辈的赞赏。也会给外村人留下印象,以后说媳妇都会容易不少。

    “来,阿武你上。”二叔把手里的铜钹递给了李武说到。

    “那好吧!”

    李武红着脸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种事还轮不上李文的,他还小。一般都是十八岁以上的年轻人上场。

    铜钹别看个头不大。但确实纯铜的。一对铜钹加起来一般都有十斤左右,小的也得有五六斤了。年龄太小,手腕力道不足耍不了几下。

    拿着鼓槌的是三伯家的李守财和四伯家的李东强。

    李守财两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打鼓,所以今天鼓槌头子非他们莫属。

    五六分钟后三四十个青年人在家长和长辈的督促下,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来守财还有东强,你们先来一遍鼓曲,熟悉一下手感。接下来你们铜钹跟上。”三伯李德全指挥道。

    两三分钟后一众年轻人开启稀里哗啦的敲起了铜钹。

    刚开始一个个还跟不上鼓点,出了一阵洋相,惹得四周围观的众人纷纷大笑。

    慢慢的众年轻人也都不在害羞了,逐渐沉浸在鼓点的节奏里。

    李文也在麦场的麦草堆上观看着。

    虽然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