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1626_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 (第1/4页)

    第四十一章明心通道

    “我知道你会问我,不过就算你不问我,我也会告诉你的,现在你问我,那我就好好的给你讲讲。”

    玄静回复完王穿,王穿感觉像是在绕口令一样,又有些像是大活西游的感觉,为何会如此类同,这也让王穿心里多少有些芥蒂。

    “江湖人以武入道这是最基本的修行之法,毕竟练武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免受欺负,练武比起修心明道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

    至于说外功那都是久练而成的事,日积月累,最终的成就也只是以武强身,以武报国。

    练武之人若不练内功,不修炼气,那么永远与其它动物一样,最多就是力气大一些而已。

    所以但凡练武之人一般都要练气,而练气就是以武入道的关键途径,也可以说是唯一途径。

    而气就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东西,除了我们一呼一吸能感觉的气外,其实人身体里还有一种气就叫元气,人如果没有元气,就是一个死人了。

    元气又可以分为阴气与阳气,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感觉得到。

    内功其实就是修炼这股看不见的元气,当然修炼必然要有一个地方,像炼丹炉一样。”

    “我知道我知道,是不是把这些气放在丹炉里炼化,就可以炼化成不同的东西。”

    王穿是理科男,冶炼专业,对于冶炼还是十分有心得的,一听玄静说起就想起了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记忆,他来到一个新的世界,过往的记忆也在慢慢的变淡变得不清楚起来,可对于炼钢炉,冶炼矿物他还是记忆犹新的。

    可抢着一说之后,他又后悔了,若说修功像他说得这样简单,那世人谁都可以成仙成佛了。

    而且他想到玄静所说,这股气无形无影,看不着摸不着,与自己一呼一吸的空气完全是两码事,如何炼他一时又没了主意,说着说着又不好意思的比划两下,让玄静接着说。

    玄静也是白了王穿一眼,可却也十分欣赏,毕竟王穿并非是一个鱼木脑袋,对于她所说的东西还是十分理解。

    “对你说得对,炼丹也好,炼铁炼铜也好铸剑也罢,都必须有一个炉鼎,而人身体里的炉鼎也非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称之为气海,人元气存于的地方,也是人元气修炼的地方。”

    玄静补充的说明了人的炉鼎,这样让王穿也可以形像一些。

    “那这个气海在什么地方?”

    王穿也是有些急不可耐的问起。

    “既然元气无形,气海亦无形,何来有形的地方之说。

    当年关尹子有言: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

    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

    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或为气。

    何谓非形,形之所以自生者,如钻木取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

    气存于身,亦存于世间万物,就好像风一样,你不摇动自然无风,你动了自然会有风,而气也是一样,心动则为气,心死则气灭。

    钻木取火,火存于木中,若是不钻火即不存亦无形,若钻之则可见火之形,即可说木中有火却又不存于火。

    修气之术,既在于心念之动,凝气之术,即在于心静。”

    玄静再次说明气的形态,她虽然并没有像描述一个物体一样,描述得有形有角,可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导王穿。

    可王穿受之四百年后科学此时脑子里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或是理解刚才玄静的话,显然比这一个愚蠢笨拙的人还是困难,所以刚才所完也是云里雾里,摸头不着脑的样子,像是在听天书一样。

    “公子,你不可固执于偏见己见,更不可执于所学,所学越多越不能明道。

    修道之人的悟性非是聪慧之心,而是包容之态,你只有放下过往成见,忘记以前所想,让心之所念空出来才可能理解。”

    玄静知道王穿的矛盾,此时也是再次引导王穿。

    说得十分简洁明理,其实有的玄之又玄的东西,非是一些聪明人可以理解,而是心里要有包容广阔的心态,就好像大海一样,若是不能包容其它水,自然不能成全为海。

    一个人的心有如一个碗,当碗里空空,自可装得下天地日月。

    “有些道理,有些道理,人心跳着的时候是活的,元气没了,人就没了,那说明心也不会跳了,你的意思是说人体内的元气是由心来控制?”

    “不错,儒子可教,可我所说的心非是你所说的彼心,心亦是无形之心,心有五态,精神魂魄意,应对于世间五行。

    精者水,神者火,魂者木,魄者金。精主水,魄主金,金生水,故精者魄藏之。(合起来精神其实就是水火,精魄就是水金。)

    神主火,魂主木,故神者魂藏者。(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