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面对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面对决 (第3/4页)

己的,所以这样双方互攻的情况下,先倒下的一定会是富绍隆而不是自己。

    不管如何,都要赢下这场比赛。

    陆垚心中就是这一个想法,而富绍隆则变得越来越惊讶起来。再者说,太祖长拳虽说厉害,但是对于腿法上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其实真正配合太祖长拳共同创造的,乃是太祖盘龙棍才对。

    赵匡胤最早使用的兵器是五尺直棒(不是长短棍连城的梢子棍之类),也就是齐眉棍。相传,赵匡胤在投靠北周开国皇帝郭威之后,屡建战功,步步高升,郭威去世后,柴荣即位,赵匡胤成为柴荣的亲信。在镇守后周边陲重镇西林川时,赵匡胤遭遇邻国御前大将军刘定国率军攻打,交战中赵匡胤手中的齐眉棍前端被砍裂。不得不回城修整。走到城外时,偶遇守城的士兵与一手持农具的粗壮汉子打架。汉子手中所持的农具引起了赵匡胤的兴趣,这件农具就是古代农民用来脱粒用的连枷。作为古时农民脱粒用的一种工具,它是在一根长约二米的木棍前端用铁环连接一块长方形木板或一排短棍,人们用双手挥动木棍带动木板或短排棍来拍打农作物,即可实现脱粒。

    赵匡胤命人制作了一件一模一样的,望着新作的棍自语道:“此棍似断非断,似折非折,有头有尾,首尾一体,就叫‘盘龙棍’吧”。次日晌午,赵匡胤以盘龙棍打得刘定国军队四散逃窜。自此,盘龙棍便在武林中流传开来。盘龙棍,是棍类武器的一种,民间俗称“梢子棍”,它不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少林寺武僧耍的木棍,盘龙棍由长短两部分构成,主体为长棍,伸出一根铁链连着短棍。动手时,使棍人挥动起来很像鞭梢,依靠长棍甩动短棍产生鞭打的力量,传闻用好盘龙棍能够产生很大的威力,但真正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人实在不多。盘龙棍还有大盘龙棍和小盘龙棍之分。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中间用铁链链接,在打仗时可以握住较长的一头,用较短的一面击打敌人的马蹄,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习武人为了方便,经过改进,两节变成一样长短,这就是小盘龙棍,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双截棍。赵匡胤使用的兵器是大盘龙棍。在清流关战役中,赵匡胤携带盘龙棍亲赴战场,并一棍敲死南唐奉化军节度使得脑袋,大败南唐军,这就是赵匡胤武艺高强的表现。在赵匡胤一生中,盘龙棍始终陪伴左右,南征北战。见证他由后周小将一步步称为大宋开国皇帝。

    红拳产生于文化源远又独具特色的关中,而盘龙棍在红拳拳系中被看作密之又密的棍术器械。红拳的盘龙棍与赵匡胤的腾蛇棒应有一定的渊源。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大梢子棍(连挺)就已用作兵器,因此盘龙棍(大梢子棍)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之说有托名之嫌。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大梢子棍逐渐演变成一种在实战中具有很大威力的兵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梢子棍和文中介绍得“连挺”比较相似。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可见梢子棍的使用比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要早很多,由此可推断梢子棍并非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但是,至少在宋代,源自农具的梢子棍已经成为兵器。宋仁宗庆历年间,杨偕曾向朝廷进献自己制作的铁皮包裹连枷,建议用来装备军队。宋代官修兵书《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记载:“铁连枷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所以,其实富绍隆除了长拳之外,盘龙棍方面的锻炼也是比较厉害,然而本次擂台是禁止使用武器的,所以富绍隆能够依靠的也就是太祖长拳。而陆垚这边则不一样,除去金台的八卦拳、八卦步之外,他还有方庄传授的戳脚,在身形变化和腿法上,陆垚还是要强出一些的。

    陆垚采用的这种消耗战的方式,起初的时候,在大家看来,是一种非常愚蠢的选择,那是因为所有人都看了之前富绍隆一打三的壮举,觉得这富绍隆的拳法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对抗金羽的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