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 (第1/3页)

    沈树人对手下文官说的“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并不存在作秀的成分。

    因为他知道,这些文绉绉的话只有文人听得懂,而矿工和苦力根本就理解不了。

    这些人只能在实实在在得到好处之后,才会对统治者的仁政真正认同,而这就需要时间的检验。

    好在沈树人倡导的那些安全生产措施,效果已经挺立竿见影了。

    原本大冶铁山每年不得出个百八十次死人事故?考虑到整座铁山有几千人在挖矿劳作,两三天死一个人并不夸张,平摊下来也就是每人每天有万分之几的概率出事故死去。

    沈树人要求的整改,实施了仅仅一周后,至少做到了这一周内没死人,矿工们也都看在眼里,渐渐注意到了这点,也就终于意识到了安全生产的好处。

    而且,沈树人说的其他诺言,也都在一一兑现。

    比如他说“改了坡道和车载运矿后,坡道和车子的技术,也是可以与时俱进,继续改良的”,这一点就实打实做到了。

    按原本最初的计划,第一周只需要稍微平整一下坡面,把矿坑壁修整一下,试点一下效果。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胶柱鼓瑟对效率提升帮助不够大,大家也就群策群力、在实践中慢慢调整。

    最后,沈树人拨了几千斤铁,在矿坑底部的平整区域、先试点铺设了两圈铁轨,上面架上用足够圆的铸铁车轮打造的推车,也就有了“铁轨手推矿车”的雏形。

    在西方历史上,铁轨配合车辆,最初也是用于矿坑运矿石的,后来有了蒸汽机,才发展出火车。

    所以火车的车厢,就是从矿坑轨道推车演变来的,区别只是动力来源不同。

    对沈树人而言,想到矿用轨道推车的点子并不难,毕竟前世看了那么多西部片、动漫。

    他一开始出这個主意时,被包括宋明德在内的幕僚、协理反对,主要是大家觉得这种沉重的推车、在滑轨上上坡很困难,一旦推车的人力气不济、容易倒退滑下来,反而出大事故。

    但沈树人坚持他的思路、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优化,才折衷出了最后这个方案——即“只在坑底平地上铺铁轨,不追求用轨道矿车爬坡”。

    因为原本矿工都是挑担子攀登矿坑壁台阶运矿石的,所以在坑底平地上走路那段也很费力。现在至少可以把平地上负重挑担的劳力解放出来,人畜力只需要专注解决“爬坡/提升”的问题。

    而铁轨车只要轨道没落差,就不用担心重力滑落,可以充分发挥铁轨与铁轮之间摩擦力小、利于用较小的力气推载重货的优势。

    一辆推车在铁轨上,光靠一个人都能推动几千斤的矿石,随推随停很灵活,比原本挑担的运输效率暴涨几十倍。

    如此问题分解开来之后,对其他低效环节的各种解决办法,也就能群策群力想出来了。

    比如,沈树人当初在苏州、在黄州,搞码头作业改革也搞了两年了,沈家有充分的起重机械使用经验,然后随着铁轨的出现,就有人想到用起重机配合铁轨在不同层之间提升矿石。

    这事儿甚至都不用沈树人来想,光是派到沈树人身边、负责铁山安保的千总卢大头,都想到了出这个主意。

    卢大头还壮着胆子想献策,建议在一层层矿坑交接部设置鼠笼式起重机和踏车式起重机。谁让他去年还是黄州的一个码头工人头目呢,亲历过沈家的商会进行码头改造,还亲自蹬踏操作过鼠笼式起重机吊重物。

    沈树人用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