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证据? (第2/2页)
到,齐泰拿到密信,他赶紧准备一番,往皇宫而去。 又半个时辰后,黄子澄也来到武英殿,他进来的时候,建文帝和齐泰已经都在,另有原锦衣卫指挥同知孙泰。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便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功能大大削减。 朱允炆上位后更不喜欢锦衣卫,原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现在加都督,统兵三万镇守开平,保持对燕王的压力,之后朱允炆就没再另设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也基本等于被闲置。 黄子澄到后,齐泰马上道:“北平来密信,有人举报燕王试图谋反,私打兵器,囤结粮草,还派人到京师联系内援。” 黄子澄脸色微变:“何人举报?” “燕山左护卫千户倪谅。” “可有实证?”黄子澄又问。 因为湘王当初也是,就是有人密报他私打兵器要造反,其实就是朝廷自己人在吹风,最后是搞定了湘王,但湘王引火自焚,天下的舆论立马站到藩王那边。 “倪谅抓秘密捕了燕王部下于琼,周铎,正在押往京师的路上,据说这两人,为燕王到各卫所中招募旧部。” 宋忠当初抽燕山三护卫到开平,把燕王大部份兵马都带走,所以倪谅现在就在开平。 他无意间听到有燕王部下在军中联系原燕王三护卫的人,所以果断抓了起来,送往京师。 但于琼、周铎两人拒不承认,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实难定罪。 而且以于琼和周铎的地位,似乎不能接触到燕王核心机密。 黄子澄想了想,沉声道:“若没有重要的证据,恐怕难以让天下人信服。” 朱允炆觉得有道理,现在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朝廷实在不好先动手。 因为湘王的事,朝廷抢先动手,逼的湘王跳火自焚而明志,朝廷也被千夫所指。 特别湘王临死前说的话,等于在说朝廷诬陷他造反,没有证据就抓他。 所以现在朱允炆不敢再乱出手。 原历史上朱允炆也一直要有燕王谋反证据才敢下令动手,极为优柔寡断。 齐泰这时道:“张信在北平就一无所获?” 黄子澄脸色又变,这是把矛头指向他了? “张信回禀,正多方准备,要找到足够的证据才能动手,不能重蹈覆辙。”黄子澄冷静的解释。 黄子澄反过来矛头指向齐泰,因为造舆论抓湘王的办法,是齐泰想出来的,结果逼死了湘王。 齐泰又气又急,又不好骂他。 朱允炆果然还是支持老师,赶紧道:“等于琼、周铎押送回京,尽快审问就是。” 众人从四面八方跑到皇宫,只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建文帝还是以没有真凭实据为由,再等等。 等出了皇宫后。 孙泰和齐泰走在一起,走到了无人处,立马低声道:“齐部堂,末将还有个消息。” 孙泰也带来了消息,据他私下查探,燕王府百户邓庸刚到京师,并拜见了在京师的蒙古人观童。 观童原本是燕王帐下蒙古骑兵千户,被宋忠建议调回南京,一同回京的,还有原燕王部下一部蒙古骑兵,邓庸可能是过来拉人的。 “刚上圣上跟前你怎么不说?”齐泰瞪着他。 孙泰无奈:“说也没有用,黄子澄敢动手?” 齐泰默默想了片刻。 “这是个机会。”齐泰道:“把邓庸抓起来,他是燕王心腹,必然知道很多内幕,如果证据确凿,天下人,谁还敢说圣上削藩不对?” “真要抓人?”孙泰小声道:“要不要,向圣上?” “你去抓,我晚点再去说。”齐泰也决定先斩后泰,因为他知道年轻的皇帝优柔寡断,轻易不敢这么干。 当天晚上,邓庸就被秘密抓捕起来,前几天审讯,邓庸拒不承认。 孙泰这时亲自出马,下了狠手,祭出锦衣卫的老刑具。明镜要高悬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