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_第四百九十一章 余波(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余波(下) (第1/2页)

    皇帝即位以来,过的很不容易。

    他是章宗皇帝完颜璟的庶兄,完颜永济的侄儿,能够即位,本身就缘于大金几代帝位传承的混乱失控。

    他登基之前,身边缺乏亲信,朝中遍布强臣,登基之后,蒙古军横扫域中,荡尽朝廷的威风,更有内地契丹造反,山东红袄军肆虐,陕西各地皆遭西夏袭扰。

    光是这些,倒还罢了。到了今年初,他的儿子遂王完颜守绪又出奔南京,据河南之地与朝廷分庭抗礼。这做法的初衷,无非是儿子逼着老子留在中都抗蒙,可结果,却使得整个大金国俨然有两分之势,大金的军民们全都不知所措。

    但皇帝始终在坚持。

    他本来就不是才力出众之人,能被徒单镒推为皇帝,最关键的,就是他隐忍而坚持不懈的性格,与上代皇帝完颜永济的软弱动摇恰成反比。

    所以,哪怕局势反复动荡,他一直在想办法维持局面,解决问题。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地位已经渐渐稳固,权势也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且不谈大势上有何变动,至少他已经明显压倒了朝中寻常臣子,而以分化、提拔、打压、调动能手段,越来越完整地掌握了中都城。

    被他视为的耳目近侍局,也越来越受人重视。当他派遣近侍前往各处监察探访的时候,敢于阻碍或欺瞒的人,越来越少。

    当然,因为近侍局全用潜邸旧人,难免良莠不齐,办事疏忽。前阵子庆山奴就出了岔子,给那定海军郭宁抓住了机会,从而伸手去了辽东。

    不过,辽东总比山东强。不是皇帝小看郭宁,可郭宁毕竟是个汉儿,广袤无垠的东北内地,数之不尽的部族,足以消磨郭宁那万把人,让他至少三年五载都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动作。

    结果,皇帝的期盼完全落空。那郭宁不仅没有在辽东绊住手脚,反而愈发强横。就在上个月,他率军出动,横扫了红袄军,一口气拿下了整个山东东路!

    大安殿御座旁的珍珠屏风上,有一面大金疆域图。刚知道这消息的时候,皇帝令人按照惯例,往疆域图上添加了郭宁的名字。

    但他很快就后悔了,这个名字出现在那么接近的地方,让他总是会想起,当日郭宁率军劫持他的情形。当时郭宁对着皇帝,虽然表面客气,可那种轻蔑的眼神,事后却令皇帝越来越不快。那种眼神,像是在看朽木枯藁,像是在看将死之人!

    皇帝立即就叫人把珍珠屏风扔了出去,砍成柴禾烧火。他又派了好几名精干近侍,让他们想办法打探山东东路的真实局面。

    近侍们打探回的情形,更让皇帝心头冰凉。

    郭宁那套军户的体制,是怎么回事?嗯?

    自古以来的反贼,凡是到了一定的程度,都要称王建制。这郭宁倒没有称王,却已经完完整整地在山东推行了新的制度,这制度,把朝廷原先设在地方上完善而庞杂的体系,全都变成了废纸!….这种事情,看起来仅限于基层,不那么显眼。但皇帝已经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了,他知道,这根本是在挖大金的根基,是对朝廷前所未有的痛击。偏偏朝廷又没有任何办法。

    仆散安贞号称控制了御河,能够从南京路运来粮秣,支撑中都。可皇帝压根就不敢再相信南京路的遂王。而处在河北腹地的御河如果再度遭到蒙古人的侵袭,能不能保持正常的运作,皇帝也不敢奢望。

    到最后,比较靠谱的粮秣物资来源,始终还是山东东路,以及通过山东海路勾连上的南朝宋国。

    宋国之富饶,真真的让人心向往之,而郭宁掌握着这条通道,也就掌握了中都的命脉。

    皇帝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所以他此前才把希望寄托在河北宣抚使仆散安贞身上。

    仆散安贞是如今朝廷能派出最有才干,也最有力量的将军了。在他临行前,皇帝专门亲口颁下秘旨,要他抓住机会,压制定海军。

    结果呢?

    虽然仆散安贞事后的奏章里头,对此语焉不详,可近侍局是有办法的,依然打探了真实的情形。

    原来仆散安贞失败得如此灰头土脸。

    而在这场失败之后,近侍局还打探到了另一桩事。

    这个消息,比郭宁统合山东东路还要令人震惊,立即引起了皇帝的暴怒喝骂。

    好在近侍局的奉御们近来若禀报什么坏消息,常常落得如此下场。他们都已经习惯了,皇帝的力气不大,顺着他的力气骨碌碌滚出去,也并不很疼。

    这个消息是,仆散安贞在与定海军对峙吃亏之后痛定思痛,竟然决定参照郭宁在山东东路的所作所为,痛下杀手诛除蠹虫,重整河北东西两路的勐安谋克!

    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仆散安贞在想什么呀!

    勐安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