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粮价高涨 (第1/2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高度概括了苏杭二州的繁华富丽,引天下人向往之。 杭州是大宋的临时首都,而苏州也就是平江府。 平江府城历来都是江南地区重要城市,被称为‘东南都会’,而在建炎三年时,和吴江县一样,遭到金兵焚掠,毁于一旦。 南渡初期,赵九妹一度有意以平江府为首都,因此当时便按照都城的要求进行了重建。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重建后的平江城城墙绵延,城楼巍峨,周长约三十五里,南北长九里,东西宽七里,大体上是个长方形,周长五里的子城处于城池中心。 城内三横四纵的主干水道和数百条支流,纵横交织,与里弄街道巧妙结合在一起,组成‘水陆相邻、河街并行’的双棋盘格局,编织出独特的水城神韵。 六十五个民坊平铺其间,粉墙黛瓦的屋宇鳞次栉比,大都临水而建,前街后河,小桥、流水、人家,构造出灵动鲜活的如诗画卷。 出尘脱俗、歇山重檐的寺观,气势森严、巍峨轩昂的官衙,美轮美奂、气象万千的私家园林,繁华鼎盛、热闹非凡的商铺作坊,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坐落于城中各处,交相辉映、相映成趣,真如人间天堂。m.zwWX.ORg 只是,此时的‘天堂’中,却弥漫着焦躁和惶然,无数百姓生民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 子城西北角,是城中商业区,集中了各式商铺,鱼行、荐行、米市、果市等和各种商店、旅舍、茶馆、酒楼。 一大清早,天才麻麻亮,这里的街道上便挤满了人群,他们眼巴巴的盯着那些贩卖吃食的店铺,焦急地等待着开门营业,特别是粮米铺前更是人山人海。 虽然平江府一带自古便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城中这七八十万却基本是非农业人口,平日都是要买米吃的。 作为水稻高产地区,在正常时节里,本地的粮食供应自然充足的,城中百姓都是随吃随买,没有大量囤粮的习惯,加上原本夏粮就该上市,粮价肯定要下跌一些,就更没理由囤粮了。 哪知道一场大水让夏粮泡了汤,反倒落了个青黄不接,未来三四个月都要靠往年的陈粮支撑,百姓们不得不想尽办法储备粮食。 然而越是这个时候,粮商就越是惜售限售,逐步推高粮价,逼得百姓不得不天天来抢购。 漫长的等待中,人群不免长吁短叹,怨声载道。 “哎,都说‘苏湖熟,天下足’,谁能想到咱姑苏城的人也会买粮难……” “老天不开眼,龙王闹脾气,这能有什么办法呢?” “往日里,咱们这里大米才十文一升,昨天都涨到二十五文了,也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涨。” “就算涨到天上了,还不是一样要买,总不能不吃饭是吧,还是想法子趁早多买一点吧……” “话说,去岁也发了水,还比今年要严重许多,可米价也不过才涨到二十文,还是十月时才那么高,怎么今年才开头就涨这么凶?” “去年是夏收后才起的洪灾,大多数收成都保住了,而且以往灾年的时候,咱那织造坊的东家担心饿着了咱们没人做工,拿米粮折了平价发工钱,让咱不用太操心粮食的事,可今年就没这好事了,也不知道咋回事。” “嗐!我们东家是说,生意越来愈难做,今年米价又高,他贴不起……” “你们东家不就是老张家么,他家有产业有田庄,就连面前这米铺也是他家的啊,怎么就贴不起了?” “谁知道呢,反正今年是挺奇怪的,对了,我昨日听人说,吴江县的米价只要十二文,倒是和平常差不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事啊,确实是真的,据说是燕王把吴江士绅的米全收了,统一由官府公卖,可惜咱每日还要做工,没法去吴江买米。” “嗨呀,燕王殿下真是仁德,不过他怎么不来府城这样弄呢,实在有些厚彼薄此了……” “嘿嘿…听说啊,燕王看中了吴江县一个姓姜的小娘子,他要做吴江女婿,不得给当地卖点好么。” “这话说的!咱姑苏城里好看的小娘子多得是,只要燕王殿下来,还不是任他挑选么?……呀,总算要开门了,今日得多买点。” 张记粮铺卸下一块门板,一个伙计把头冒出来,警惕而紧张的看着门外的人堆大喊起来。 “都往后退退!……可千万莫要挤!……东家定了新规矩,今日只能一个一个进来,谁要是乱来,可别怪咱不卖给你!” 这下,等着买米的百姓可不干了,喧闹起来。 “一个一个买,那得轮到几时?” “就是啊,咱还等着买完米早点去上工呢!” “哪有这样做生意的?以往不都是敞开大门任人进么?” “怎么着!?开粮铺的都成人上人啦?咱花钱买东西还得求着了?” 群情激昂,纷纷表达着不满,然后伙计一点都不虚,梗着脖子喝斥,“爱买不买,不买拉倒!今儿你们要是不愿守这规矩,这米还真就不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