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宋_200.惨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0.惨烈 (第1/2页)

    黑云压城城欲摧!

    这黑云,不在天上,而是就在城墙前。

    箭矢往来中,血花交相绽放,惨叫痛呼此起彼伏,鸣奏着死亡旋律。

    “射弩阵!”

    竭力嘶声的号令响起,守军士卒纷纷探出垛口,对准二十丈外的叛军弩阵扣下悬刀,机牙倾倒,弓弦松脱,呼啸着猛烈回弹,两尺多长的矢杆,顶着二两重的锥形破甲箭簇,离弦破空而出。

    密集而又尖锐的啸鸣声,铺天盖地,如骤雨般刺向叛军弩阵。

    “防箭!防箭!”各级军官急声呐喊。

    以跪姿准备射击的叛军弩手,全都连忙低下头,藏起脸面,将身体尽量蜷缩,成防御状。

    弩矢落下,撞上铁甲,叮叮当当响成一片。

    有些被弹开,更多却是穿透甲片,深深扎进血肉之躯。

    乱哄哄的哀嚎声中,军官们的号令再次响起。

    “反击!反击!”

    “入娘的,只要没死,就给老子射!”

    “别他娘的怂,射回去射回去,压住城头,前面的弟兄已经到城下了!”

    “不要停,射完立刻上弦再射!”

    在军官的催逼下,叛军弩手不再遵循齐射,举起弩便向城头仰射。

    射完立刻坐到地上,伸平双脚,将弩臂前端的蹬环套入脚掌,双腿夹住弩臂,双手扳住弩弦,借腿力腰力往后一拉,将弩弦扣在机牙后,随后起身单膝跪着,取出弩矢放入弩臂上的凹槽中,通过望山瞄准城头垛口,再次射击。

    不断有弩矢准确飞入垛口,将露头的守军射翻在地,虽然守军都有甲胄,但面门却是没有防御,一旦射中,九死一生。

    依靠着弩手的压制,叛军的攀城部队不停推进,一些人已经冲到了墙根下。

    而排车停在了离城墙五六丈处,再往前就不到遮蔽作用了。

    扛着梯子的叛军从排车两侧涌出,向城下死命狂奔,到了后,立刻将梯子搭在城墙上。

    城头守军冒着箭雨,拿着推杆叉住露出来的梯子,奋力往外推,但是城下的叛军一堆一堆的扑在梯脚,死命压住梯子不让守军推倒。

    很快,四五十架梯子靠在城墙上,一些悍勇的叛军,此时干脆解下沉重的甲胄,把兵刃吊在身上,踩着同袍的身体,跳上梯子,快速往上攀登。

    城头不断有陶罐落下,砸到硬物之后纷纷碎裂,抛洒出白色的石灰粉,在城下升腾弥漫开,落在人群中,沾得满头满脸满身都是。

    “呸,呸……”

    “啊!我的眼睛……”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立刻有沸腾滚烫而且恶臭刺鼻的金汁倾泻下来。

    被这金汁浇到身上,顿时激起阵阵惨厉的嘶喊,即便身上披着甲胄,也根本无济于事,照样会有滚烫的汁水从缝隙中钻进去。

    原先落下的生石灰遇水之后,立刻发生剧烈反应,瞬间放出恐怖的热量,一时间城下就仿佛变成了蒸笼,白色的烟雾升腾而起,将所有人都包裹进去。

    叛军士卒即便没死,也根本无法忍受皮肉被灼伤的疼痛,失去视野后更是慌乱不堪,手舞足蹈着四处乱撞,也顾不得去压住梯子了。

    于是不少梯子被推离城头,向外倒下,梯子上的叛军纷纷跌落,砸在下面人群中,更添混乱。

    但是叛军弩手射出的弩箭却更加密集,城头也同样不断有惨叫声响起,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箭下。

    那弩车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射击,粗大的巨弩只要能准确落在城头,就必定会造成杀伤。

    而守军为了攻击攀城的叛军,许多时候都不得不把身体探出城墙,因此死伤更重。

    即便如此,守军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阻止叛军登上城头。

    为什么古代军队往往将登城作为首功,就是因为一旦有人成功登上去后,就等于撕开了口子,然后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从这个破口涌上去。

    到了这个时候,守军就会顾此失彼,很难再对城下进行打击,因此出现雪崩效应,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突破。

    也就是吴江城小兵少,也不是什么边城重镇,而这次被攻城也实属意外,不然最先的防御战根本就不该发生在城墙前。

    城墙可以让守军占据高度优势,但是城墙的宽度却限制了兵力的投入,而攻城方往往有更加雄厚的兵力,还具备更宽广的战术空间。

    这样一来,有限的火力输出往往很难阻止攻城方靠近城墙,除非组织兵力出城袭扰。

    正常的守城,一定会在外围建立完备的防御工事体系,有堡垒,有兵寨,彼此遥相呼应,让敌军无法做到将城池完全包围。

    当战争爆发时,守军会竭尽全力保证外围体系的完善,不管哪里出现危机,只要城中还有机动兵力,就一定会派往救援。

    一旦失去了外围,不但要被敌军死死围困住,同时也隔绝了援军与物资通道,变成一座死城,孤城。

    有时候,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