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底怎么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到底怎么了? (第2/3页)

他的名声吗?

    可是等了好多年,徐荣也没听说过,有哪个文人在长安城里称颂他的贤名。

    这就让老将军很不高兴了。

    如今,这些来自长安的贵公子,若是回去以后能帮他宣传宣传,也算不错。

    “可是……”张越却话锋一转问道:“晚辈等在阳里之外,所见田野之间,多奴婢劳作,而不见本亭农夫耕作之身影……未知此乃何故?”

    徐荣听了,哈哈大笑,道:“此事易也,阳里之百姓,凡年二十三以上,非吏即士也!”

    “老夫的四个儿子,如今就俱在居延戍边!”说到这个事情时,老将军的脸上已全是骄傲之色。

    能将四个儿子全部培养成人,而且俱都继承自己衣钵,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誉!

    家庭能世代出武将,这是评价武将世家的基础。

    “至于耕作嘛……”徐荣轻轻一叹:“好男儿,岂能躬耕于田野之中,这天下有着大好功业在等着好男儿去夺取,所以,这阳里上下,无有农夫矣!”

    “即使是孤儿、失亲之子,乡亲们也会领养,视若己出,送吾这乡校受训!”

    “蒙童之时学识字、计数,稍长至成童,则学行伍之术,阵战之法,年二十三即应募于朝廷……只有少数不成才的人,才去做官吏……”

    “而诸出阳里之士,虽远在万里之外,也会关心乡亲福祉,每岁取其俸禄、军饷之得十一,以托于吾,以养孤寡,以兴乡校……”

    听着徐荣的叙述,刘进等人的脸色都是大变。

    若果真若这徐荣所言一般,这阳里就根本不是乡村,而是一个兵营!

    所有男子,出生以后就被打上了军队的标签。

    他们压根就不研究怎么种田,也懒得去研究。

    所有人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训练、应募、当兵,吃皇粮。

    而籍贯于阳里的男子,在同等条件下也确实更容易被选拔进汉军的精锐部曲。

    枌榆社的子弟!高帝的亲军之后!再没有比这个标签更容易打动军队的军官们的了。

    以至于在这里,连淘汰品和残次品,也可以轻松做的胥吏……

    张越听了更是目瞪口呆,这阳里的模式,让他有着莫名的熟悉感。

    仿佛好像曾经在哪里见到过一般。

    以我为本,以他人为食,假政策之利,而私一村之利。

    似乎好像某几个他曾如雷贯耳的地方。

    只是想不起来,也不敢想起来。

    但无论如何,这阳里的这个模式,在现在看来是成功的。

    而且是可以进行良性循环的。

    从孩提时代开始,所有人都被灌输了尚武思想,人人向往军功。

    等他们入伍了,当上了汉军的中高层军官后,开始反哺。

    然后就像滚雪球一般,只要政策不变,国家依旧尚武和对外强硬。

    阳里的这个模式就不可衰减。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让刘进的心里面有些不是滋味。

    他所幻想的乡村,曾是书本上描述的‘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忧无虑的和谐田园。

    至少也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世界。

    但阳里这样的情况,却彻底打破了他内心的幻想。

    “长者何不宣以文教之事,令诸童子皆从圣贤之道……”刘进忍不住拜道:“毕竟,刀剑往来,多有不祥,而行文教之世,则无此虑矣……”

    “呵呵……”徐荣似乎对于文官很是不屑,他笑道:“就像那些儒生一般?整天之乎者也,问起桑稼之事,却是一问三不知,连一亩粟田何时浇水,何时拔节,何时收获也不知道?”

    “自老夫致仕以来,新丰县换了四个县尊,但没有一个曾经来过乡亭,俱都端坐于县衙之内,摇头晃脑,下面的胥吏说什么就信什么……”

    “新丰县的渠道和道路,五年都没有人管过了……”

    “枌榆社还好,吾辈有能力自己修葺,但其他乡亭就惨喽!”

    “后生们,你当吾这阳里奴婢都是哪里来的?”徐荣起身问道。

    被徐荣这一顿乱喷,不止刘进,连原本义愤填膺的贡禹、王吉等人也都低下了头。

    儒家在上位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