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新运程 (第2/2页)
一品至从九品,一行十八坐,御道东西各两行,共七十二座。 这个东西形状似山,因此叫“品级山”。它清楚指明参加仪式的官员该于何处就位,算是一种很科学的“位标”。 除了“品级山”,还有纠仪御史和礼部司官,帮助辨定百官朝位。 王公超品,不在丹墀内,而在更高一层的丹陛上——关卓凡就在这儿了。 王公文武先在午门外集合,然后礼部司官引导,入紫禁城,至太和殿前,各就各位。 钦天监报时,礼部堂官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御殿。 于是午门钟鼓齐鸣,皇帝奉两宫皇太后銮驾,先至中和殿升座。 这是一个“过渡”,就是说,先在中和殿歇口气,准备准备。 辰正,中和韶乐奏,皇帝奉两宫銮驾,入太和殿,升宝座。 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 鸣赞官喊“排班”,意思是:大伙儿各就各位,准备磕头。 丹陛大乐奏,王公百官由“立位”转“拜位”。 鸣赞官喊“跪”,于是呼啦啦一大片,整个场子都跪了下去。 乐止,宣表官捧表,至太和殿檐下正中跪,一左一右,两个大学士陪跪。 宣表官是桑春荣,两个大学士是倭仁和朱风标。桑春荣只是学士,两个齿德俱尊的大学士上司却要居他左右。这是因为桑春荣的嗓子最好,如果换了倭仁,一口河南土腔,中气也弱,在这朝廷大典之上朗读贺词,听着未免有点怪怪的。 宣表官展表,宣读贺词,文意奇古,里面的皇帝、太后是听不懂他嚷嚷些啥的。 贺毕,三位老先生入殿,进表于案。 然后退出殿外,丹陛大乐复奏。 王公百官于是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起身,由“拜位”而复“立位”。 乐止,皇帝、太后赐群臣坐。王公入太和殿坐,百官就“立位”坐。然后大家伙儿一叩首,表示谢恩。 接着进皇帝、太后茶,皇帝、太后礼尚往来,赐群臣茶。群臣坐饮毕,再行一叩礼,谢恩。 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奏,皇帝、太后降坐,百官按次退下。 这个“元旦朝贺”就算结束了,但今天的事体,却只做了一半。 场子一空出来,礼部、内务府、宫里边的太监苏拉,就开始流水价般出入,布置接下来的“太和殿筵宴”。 这算是清宫规格最高的宴会。 殿内宴桌一百零五张,是接引大臣、后扈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王公亲贵和一、二品大臣的位子。 不过,大臣中的理藩院堂官、都察院的掌院左都御史两位,虽然都是一品大员,但他们的位子却不在殿内,而是摆在在太和殿前檐下。这是因为,理藩院有怀柔远人之义,都察院有监督纠举之责,摆在外面,一个是“接待外宾”的意思,一个是盯着“你们有没有犯错失仪”的意思。 殿前丹陛上设宴桌四十三张,是二品以上的世爵和侍卫们的位子,哦,内务府大臣和“带庆隆舞大臣”的位子也在这里。 再往下,丹墀上,御道东西两边,各张立八个大大的蓝色帐幕,三品以下官员在这里入席。 外国使臣的席位在西班之末。 布置好了,王公大臣重新入场,按朝班排立。 吉时到,礼部堂官奏请皇帝、太后御殿。 于是,午门钟鼓齐鸣,太和殿前檐下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 皇帝、太后升座,乐止。 阶下三鸣鞭。 王公大臣就位,向皇帝、太后行一叩礼,然后入座。 大宴正式开始。 先进茶,丹陛清乐奏《海宇升平日之章》。 次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 再进馔,中和清乐奏《万象清宁之章》。 然后,进“庆隆舞”,先来“扬烈”,继之“喜起”。 舞毕,笳起,奏蒙古乐曲。 接着,奏各族乐舞、杂技百戏。 关卓凡大感兴味,这个,和原时空的“晚会”,颇有相似之处啊,也很有“民族大团结”的味道嘛。 最后,丹陛大乐奏,群臣行一跪三叩礼。 中和韶乐奏,皇帝、太后降坐还宫,群臣退出。 大宴至此结束。 皇帝、太后还要在乾清宫举行家宴,但这个就不关大臣们的事了。于是车水马龙,各自归家,赴自己的家宴去也。 这一天下来,仪注繁冗,个个疲惫,然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这番盛世景象,去年这个时候,还根本不能想象! 眼见盛世可期,怎么能够不喜动颜色呢? 关卓凡想,不知道黄幔后面的御姐,是什么样的的心情? 他长出一口气:好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中国,也要开始她的新运程了! *RS 青玉狮子的乱清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