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谣言连载不断更 (第3/3页)
个国家选出来的领导人,认为是非法的,反倒承认该国的反对派,可是很常用的手段。 说白了,明廷就是要否定皇太极,认可多尔衮,或是其他有资格和实力争夺汗位的奴酋,将挑拔离间再提高一个层次。 不管是皇太极心生猜忌,弄死多尔衮;还是多尔衮生出异心,要搞掉皇太极。对于大明来说,都乐见其成。 多尔衮要惨了。刘兴祚知道这个计策就是要把多尔衮放到火上烤,之所以选中他,也是郭大靖的坚持。 刘兴祚当然不知道,郭大靖重视和忌惮的敌人有那么几个,皇太极和多尔衮能排到前两位。 当然,多尔衮还小,还没有成长起来。但这不重要,关键是郭大靖拿戏说比较顺手,不用太费脑筋,还能有很好的效果。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郭大靖可是深知谣言的杀伤力,编来造去更无顾忌。皇太极,多尔衮,你们告我呀,我就诽谤了怎么滴! 毛文龙心喜的原因可不只是挑拔离间建虏的高层,而是能通过向朝廷献策,凸显出自己的谋略。 别老拿自己当**、莽夫,人家的脑瓜儿可好使了。 这样毒辣的计策,朝廷诸公,还有那位被皇太极耍得团团转的袁大人,谁能想出来? 对于以文制武的大明朝来说,文官对武将的鄙视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陋习。 袁大人能压毛文龙一头,就是出身。人家是进士,领兵打仗虽然不行,可皇帝对文官掌军,放心哪! 毛文龙心里憋着口气,非要表现表现,让别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毛文龙的脾气禀性,不够圆滑,受不得委屈。也正因为如此,与文官集团的关系闹得很僵。 比如漂没,已经是大明官场默认的潜规则,各边镇的武将都是忍气吞声。 漂没说白了就是克扣,边镇明军的饷银、粮草都由文官派人押送,送到武将手里就要少掉一两成。 基本上就是送十到八,或者送十到六。文官的解释就是“漂没”,意思就是路上遇到意外,损失掉了。 傻子也知道所谓的“漂没”是被文官们层层克扣贪墨掉了,连盔甲、兵器也不放过,可见文官的贪婪。 东江镇也有相对固定的漂没额度,“每年津运十万,所至止满六七万,余俱报以“漂没”。” 别人吃哑巴亏,毛文龙偏不和光同尘,上疏、告状,把文官们给闹得烦透了。自然,该漂没还漂没,毛文龙也成了比较另类的存在。 再拿此次献策来说,刘兴祚和郭大靖的意思是当情报递上去,由朝廷处置。但毛文龙却想着要上奏疏,让皇帝和文官们看看他的谋略。 在很久以前,大概是嘉靖朝时,也有武将上疏献策。结果就是被上官训斥,降级责罚。 在文官的眼里,你一个丘八、武夫,拎着刀子打仗就得了,谋略策划是你干的活儿吗?你要是能干,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 可以想见,毛文龙上疏献策,该多招文官的忌恨。幸好,毛文龙还知道点分寸,没有批判关宁锦防线的弊端。 否则,上至阁老,下至官员,毛文龙是彻底地全得罪了。 刘兴祚并不知道毛文龙怎么想的,眼见得到毛帅赞赏,心里也挺高兴。在广鹿岛干得挺顺心,他还真怕被调回皮岛坐冷板凳。 “这是郭将军设计的铁蒺藜,末将觉得很有意思。”刘兴祚拿过图钉样式的铁蒺藜,给毛文龙做着介绍。 毛文龙兴致颇高,拿过来摆弄了几下,大概明白了用法,便随手往地上一扔。 铁蒺藜在地翻滚,挺争气,停下的时候钉尖冲上,圆形凸起的底座还在微微晃动。 呵呵,毛文龙笑了起来,说道:“不错。随便扔出十个,总该有七八个尖儿冲上,这样能很快布设,阻挡追兵很有用。” 刘兴祚陪着笑说道:“还可以藏在草丛树林中,或是在阵地前布设,迟滞敌人的冲击。”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