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家园,新感觉 (第1/3页)
不能说担心建虏来进攻,就要构筑象辽东长城那样的防线,把光复的地区彻底隔开,就象南关防线一样。 郭大靖也了解并掌握了古代作战的基本常识,那就是轻易不会绕城而过,置后勤补给线于不顾。 后世在网上便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城池有高大的城墙守护,易守难攻,那么为何非要去攻?绕路走难道不好吗?还是说古人都是愚不可及? 绕过城池的弊端前面已经有过述说,尽管也有些绕袭成功的战例,但条件很苛刻,局限性也大,有头脑的将领轻易不会使用。 所以,刘奇士所说的向前推进防御据点,占领更大地盘的计划,很正常,也是将来的作战方式。 也正如他所说的,兵力不足是目前不能再推进防线的主要局限。 金州驻军一共才两协,就算扩编完成,也不过是两万四千人马。要守住两条线,势必会分兵,兵力就显得更少。 以一万多人抵挡建虏的大军进攻,显然是有困难的。而一旦失败,占多少地盘也是争用,安置多少军民,也难逃被屠戮的命运。 “不要着急,慢慢来嘛!”郭大靖微笑着安慰道:“现在的地盘,安置十数万军民绰绰有余,又何必贪多而陷入危险境地呢!明年,等明年再继续扩张不迟。” 这确实是郭大靖不想扩张太大的主要原因,以最稳、最保险的方式占领陆上的基地,先解决最关键的粮食问题。 按照正常的土豆、玉米、黑麦的产量,今年丰收的话,明年的粮食都不用发愁了。 有了足够的粮食,东江军就具备了继续扩编军队的条件,并能大量接收逃出来的剃头辽人。 而明年,正是建虏闹大饥荒的时候,剃头辽人的大量逃难,基本上可以确定。 总而言之,明年不管建虏是否抄掠京畿地区,都是东江镇稳固根基后,迎来大发展的时期。 这也就是郭大靖老把“明年”挂在嘴上的原因所在,尽管很多人都有所猜测,但他们想不到建虏可能会倾巢出动、抄掠京畿,想不到建虏会闹大饥荒。 刘奇士已经习以为常,对“明年”这个词不再敏感,也不陪郭大靖巡视了,让人领着去泡温泉。 作战多年,身上的伤病是肯定有的。他听说这个温泉很有疗效,被称为“神水”,不由得心中急切。 泡温泉肯定有保健作用,热水烫脚还对身体有好处呢! 郭大靖也没阻止,继续由王前引领着,巡视各处营地和防御设施,并关心地询问王前家里的情况。 “虽然没回家看过,可听探亲休假回来的士兵说,广鹿村搞得很好,房子又大,地也多。”王前很是满足地回答道:“末将家里便分了三十亩,种的黑麦和土豆,按照去年的产量,足够两年吃了。” 为了让老百姓好认,新村的名字多数都提示着村民从哪而来。比如长山村、鹿村、皮岛村、云从村等等。 “抽空儿回家看看,轮流休假,就是让大家放心。”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看来,通信的工作要加快了。” 通邮通信,这虽然是计划中的工作,但金州初建的工作繁多,只能先拣重要的,象春耕、建房等等。 郭大靖觉得可以先把军人和亲属的通信建立起来,部队的编制番号已经确定,所住村屯也固定下来,基本上具备了通信条件。 当然,在初期肯定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通信速度也不敢保证。但这不重要,古代的远途通信一般是托人,个把月或是几个月收到,也不奇怪。 而且,通信建立起来,对军人和百姓的学习识字,也是一种鼓舞。 郭大靖便在闲聊中,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征求下王前等将士们的意见。 “这是大好事啊!”王前眼睛一亮,首先赞同道:“能了解到家中的情况,士兵们肯定会放心,不用老是惦记。”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对于军属的优待政策,肯定有些地方执行得不到位。能与家里通信,士兵们若有不满意的地方,可向上反映,得到解决。” “大人说得极是。”一个小军官躬身说道:“尽管对军属的优待政策已经很好,可也确实有不完善的地方。” “那是肯定的。”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诸多欠缺,都要逐步改进完善。可上面若不知道,也无从改进。” 顿了一下,郭大靖又提醒道:“夜间学习不可荒废,能识文断字,就是个本事儿。日后退役,兴许能当个小官,哪怕能给家人写信,也是好事。”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王前表示赞同,说道:“是啊,现在识文断字的好处也显出来了。就是村上的供销站,也是要会识字、能记账的。很好的工作,多数人也只能看着眼馋。” “村上的夜校也要开,这是不变的政策。”郭大靖说道:“让家里人都去,一个或半个时辰,还是能抽出来的。” “等到能自己读懂书信,不用别人代读,有些亲近的话就可以写上,不用不好意思了。”郭大靖笑着打趣道:“你们说,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