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二百七十六章 禁海,亲征的打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禁海,亲征的打算 (第2/3页)

太极不要亲征。

    理由也很简单,万一象宁锦之战那样失利,对于皇太极的威信又是一次打击。

    当然,这样做也有弊端。

    一来是皇太极不坐镇指挥,其他各旗人马可能不会太过积极,稍有伤亡就可能避战保存实力。

    其次,皇太极不认为四万人马打不下金州。就算旅顺堡坚固,可只是弹丸之地,能把东江镇在金州的经营全部摧毁,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也就是说,皇太极要亲自督战,并利用胜利再次提高自己的威信。

    何况,他还打着在作战中找茬,打压一下莽古尔泰的主意。

    范文程躬身说道:“汗王,卑职以为攻打金州,将是一场恶战。敌人以逸待劳,大半年的时间也必定构筑了坚固的防御。两红旗的失利,就很说明问题。”

    “最可虑者,便是敌人的犀利火器,特别是红夷大炮。”范文程加重了语气,强调了“红夷大炮”这四个字。

    在宁远,在锦州,建虏在攻城的时候,都见识到了红夷大炮的厉害。失利的同时,也心中生出凛惧。

    皇太极微微皱了下眉头,缓缓说道:“在本汗看来,红夷大炮也只是声势惊人,射速很慢,杀伤也并不严重。况且,不能因为敌人的火器犀利,便恐惧不攻。”

    与明军的作战是不会停的,不会因为红夷大炮的存在,而影响行动。对于此次的发动,建虏也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楯车等器械是出奇地多。

    “绕道入关已经没有什么阻碍,唯一可虑者便是辽南,便是金州。”皇太极提高了声音,强调道:“不打掉直抵腹心的威胁,如何能放心发动?”

    “卑职也认为当猛攻金州,至少也要重创东江镇,解除威胁。”范文程说道:“可汗王万金之躯,实不宜轻临战阵,冒此风险。”

    皇太极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现在的情形,如果本汗王不亲征,有几个旗主贝勒会死战到底?”

    不用说阿敏和莽古尔泰,就是代善,也有保存实力的意图。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离开皇太极的视线,表现也值得怀疑。

    皇太极也知道金州不好打,但又必须打。为此,他有过估计,认为伤亡在五六千的话,是能够承受的。

    能够攻破金州,也等于是重创了东江镇。没有了陆上基地,明廷又打压,东江镇基本上就算残了,很难再有复起的机会。

    十几万的人口,还有很多的钱粮物资,攻下金州的收获,也足以让建虏大大缓解物资匮乏的困难。

    范文程虽然皇太极说得有道理,可心中总是有那么莫名的担忧。别说三四万人马,就是五六万倾巢出动,能否在金州获得胜利,他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东江镇越来越脱离他以前的印象。从援朝作战开始,到力挫两红旗,竟然有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更令他感到不解,甚至是有些恐惧的,则是东江镇料敌于先,步步占据先机的诡异。

    是巧合,还是真的能未卜先知?

    当范文程仔细回顾分析,才发现东江军自援朝作战之后,几次行动都是精心准备,并卡在了后金最难以顾及的时间点上。

    就说收复金州的行动,东江军动员了数万人马,经过了精心的布置和准备,才能在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时,大举发动。

    按照当时的物资运输、人员行动的速度,没有数月时间,难以完成如此规模的准备工作。

    说白了,东江军应该是对后金的行动有所预测,才会提前准备,应时而动。

    而针对皇太极,以及后金高层的挑拔离间,就更令人细思极恐了。不是对于后金发生的事情有深入了解,并洞悉人心,编造不出这样的谣言。

    如果不是这些谣言的传播,后金高层不会有分裂的迹象,旗主贝勒们对于皇太极的戒惧不会这么强,成为皇太极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阻碍。

    范文程见劝说再一次没有作用,心中也很是无奈,只能寄希望于进攻顺利,使皇太极的威信得到提升,便于以后的计划实施。

    绕道入关、抄掠京畿,皇太极要在议政中通过此项决议,并不容易。千里奔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