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彰武_大汉学子的漫漫游学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汉学子的漫漫游学路 (第2/3页)

上来清理清理还是照样看嘛。于是那些在儒家经典里随意篡改内容疯狂加私货的学派们傻了眼,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当古文学派刚刚兴起的时候,今文学派几乎垄断了整个儒学界,而且奠定儒学统治地位的董仲舒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今文学派大师。要是让古文学派得了势,那岂不是说全天下的今文学派都是学的假儒学?还让不让人过日子了?于是今文学派发起了对古文学派的全面打压,一直到东汉灭亡,古文学派虽然是最正统儒学流派,却仍然没能在太学争取到哪怕一经博士的地位。这就是大汉学子的第二个难题,到底我该选哪个流派呢?选择困难症患者还是放弃治疗吧。

    当然很多人还是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千古不易的道理的,只要能让我做官,什么学问不是好学问?今文学派就今文学派,私货就私货,我学还不行吗?那接下来就要准备好迎来大多数大汉学子的第三个难题,今文学派的核心是玄学......是的,今文学派的核心是玄学。两汉时代的儒者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神棍的气质,还是董仲舒,他在向汉武帝安利儒学时进言的便是天人感应。

    到了东汉时儒学的玄学化程度那更是不得了,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还是种田土豪的时候,与姐夫邓晨到别人家去做客,当时大家看到谶书中说:“刘秀当为天子”。当时有些人以为这个刘秀肯定是国师公刘秀,还有一大堆姓刘的因为这个改名叫做刘秀,刘秀当时说这个谶书也许说的是我,然后刘秀真成了皇帝。这可真是了不得,刘秀本来就是一个儒学爱好者,又遭遇了这种预言应验的传奇,那对儒学的推导作用简直可想而知,整个东汉上下的今文学派全部对谶纬推崇不已,学神棍这个难度真是太高了,所以明明今文学派掌握了儒学的话语权,可是古文学派就是灭不掉反而在民间愈加壮大,即使东汉时不将古文学派置入太学博士中,也只有捏着鼻子承认古文学派学者可以当官。

    时代背景所带来的难题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但是最根本的难题才刚刚开始,那就是怎么学的问题。自学是不可能自学的,本来竹简花费就高,内容还玄的不行,这辈子都不可能自学成才的,所以只能去找老师。找老师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上两汉时期的老师可不是大路货,那些极少数家学渊源累世经学的富贵人家可以自己垄断经学形成士族。而背景平庸没有余财的学子们就只能打理好行囊准备离家远行,离他们最近的乡间私学一般都是传授蒙学识字的,他们早已将那些烂熟于心,而真正的学识则很遥远,这些学子就这样抱着单纯或者不单纯的目的奔波在九州大地上,组成了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寄托所在。

    总得来说,汉朝时的学校也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俗称为官学和私学,不过官学和私学在社会地位上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差异只在教学内容上:官学只负责传授五经,并不负责其余内容,而私学差异就比较大了,根据老师参差不齐的水平而定,水平不高的就只负责教人识字小学,远近闻名的大儒或许比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的教学质量还高。所以要想学到真本事,游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然,一般来说游学首选的目标仍然是太学,毕竟那是名义上的最高学府,里面的教学资源都是一流的,而且运气好的话还能够遇见前来视察的皇帝陛下,实在是飞黄腾达的首选。但是国家最高学府怎么可能没有录取要求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报名要经过太常审核,你只要年满十八并且长得帅(仪貌端正),且名额只有五十名。好在这只是武帝时期的要求,由于供不应求,太学基本处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扩招,等到了东汉时期不设名额限制,太学的在读学生已经达到了三万人之多。但是相对而言,太学招生名额的增加也会降低教学质量,人越多含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