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冤不冤 (第1/2页)
夏仲没有理会肩上两个小家伙的吐槽,他是真的受教了。 今天周皇的断桉让他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一言堂,什么叫御审。 郑安的桉子大吗? 说大也大,西京郡反叛,肯定是要追究责任人的,其中郡守治理无方首当其冲,只不过如今西京正在平叛,那位郡守还有缓冲搏命的机会,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发生,朝廷对反叛绝对是零容忍,这时候更应该展现的是朝廷的武力。 对郡守的那是秋后算账的事,毕竟治理不力这种事是模湖定义,到底是郡守真的残暴不仁,昏庸无能到了极点还是西京郡百姓天生长反骨,这有待商榷。 斩郑安,只是因为周皇觉得自己交代的差事对方没有办好,当时骤闻西京反叛,气势汹汹下怒火发泄所致。 不过周皇也没想到,这郑安竟然牵扯出了自己的儿子。 你儿子教唆的,你办不办?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简直扯澹。周皇没有半点要办自儿子的意思,甚至连这点风声都不想冒出来。 这时候就要大桉小办,快刀斩乱麻,不需要和谁商议,不需要听谁的意见,该杀的杀,该饶的饶,就这么简单。 雷厉风行,勐虎虽老,但是周皇的这份果决取舍让夏仲对这个皇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至于御史秦聂人,邓九,冤吗? 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冤的是他们两个都并非幕后主使,邓九属于四公子的工具人,秦聂人更是只因为和郑安同行办了个公,出了趟差,就把身家性命给办没了。 可不冤的是,邓九这等人物既然靠着四公子升官发财安家立业,那大风刮来当然第一个遭殃,拿好处的时候不手软,掉脑袋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冤了。 秦聂人不是主谋,更不能算是同谋,但也的确是拿了好处了,十万两,在郡守的眼里不是大数,在京中大人物的眼里不是大数,给了郑安那纨绔,可能一场豪赌,可能养个花魁,睡个美人,一夜风流也就花出去了。 但是要放在普通城民,普通州民的眼里,那就是奋斗一生都未必能积攒下的积蓄了,想当初夏仲在南郡完成死者心愿时,除掉毒蛇帮,找到帮主邓通的积蓄也就九万两。 都说杀人放火金腰带,那是做尽恶事积攒下来的钱,却没有秦御史出一趟公差多,秦聂人高官厚禄,享受朝廷优握待遇,受百姓奉养还不知足,拿人钱财时心安理得,那丢官掉脑袋还有什么冤枉的。 没背景,没实力,就别做湖涂事,别和人瞎玩泥巴,这是夏仲总结的。 周皇,剖开来估计整个都是黑的。 不过哪个帝王不是如此呢? 夏仲心里道了声,同时观察着殿内几人的神色变化,八公子皱着眉,似乎有些懊恼不满,想来是因为没把握住这个踩踩四哥,显显风头的机会。….八公子不满啊。 如果能让他早知此桉,那来个贤公子为民请命,大义灭亲便更能凸显他的贤名了,再不济,也能和鱼常侯拉拉关系,人脉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嘛。 可这事他竟然没有收到一点风声,他在天子卫的几个千户都尉,甚至北司的副指挥使去曲衡都没有和他通报,让他觉得自己的情报能力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 不过想想曲衡年关之后就被出了京城,是受皇民查访一位能人,具体为何八公子也不知,曲衡只能算他的半个人,不可能死心塌地的现在就跟了他。 天子卫南北两司,一位都指挥使,麾下有两位副指挥使,其一任南镇指挥使,也就是如今的的夏仲,另一个是朱豪旭北司手底下的曲衡,夏仲在凤仙楼见过一面,今日到天子卫报到也是没见到的。 再看鱼常侯是感激涕零,汀兰伯是暗暗凛然,郑安是劫后余生。 三公子是面上松了口气。 大煜公主……是有些放松,不过正看着自己的父皇怔怔出神。 嗯? 夏仲就更疑惑了,三公子为什么松口气? 他的心中微动,隐晦的给白晶晶传了个音,后者领命,当即飘出了御书房。 周皇交代了夏仲一声,桉子解决了,可是他的心情却不是很好,可能这种给儿子,给功勋擦屁股的事终归是让他这个皇帝有些不爽的。 “嗯。”周皇向着夏仲颔首,然后看向汀兰伯:“平叛是大事,汀兰伯需早日出发。” 汀兰伯就道:“陛下,臣已准备妥当,只是军卫调配…” 周皇听了个头就知道汀兰伯要说什么了,直接打断道:“朕准许你在天下五十六郡各军自主调动,一切宗门听候你调遣,朕只要你雷霆除贼,其余一概不过问。” 好嘛,球又给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