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四章 终归被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终归被统 (第3/3页)

安、郭殷、李凤、裴宪为尚书(部长)。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办公厅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此中的意义?太尉、尚书令、仆射、尚书、中书令等官职名称,皆是汉人政权中的称谓。可见,后赵明显采用的是汉人政权的官职制度。

    三、社会、文化建设上,石勒多建学校(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用儒学选拔官员。

    考试,相信现在全中国人都刻骨铭心。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注册结构师考试、注册电气师考试、注册建造师考试等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历经中国一千多年历史、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考试,到现在甚至已经产业化了。

    然而,考试的发明者是谁?就是羯族人石勒。

    石勒在后赵的每个郡,都任命了一个教育局局长(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为国家培养后备干部。

    更难能可贵的是,石勒深深懂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立了十几所小学(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

    很难想象,拥有这种科教兴国战略眼光的石勒,本人是斗大的汉字不识几个的羯族人。

    另外,石勒知道,要在北方坐稳皇位,如何缓和民族矛盾,是个横亘在眼前的重要课题。石勒专门下令,胡人不得凌辱衣冠华族(汉人);同时又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带有歧视意味的“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黄瓜,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所带回,原本叫胡瓜。胡瓜之所以后来称黄瓜,始作俑者,也是石勒。

    某日,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也在被召见之列。但这老兄有点不走运,路上时遇见一帮抢劫的胡人。这帮胡人也是穷疯了,别的抢不到,给樊坦一阵海扁后抢走了他的衣物。

    衣衫不整的樊坦来见石勒,石勒很恼火:樊坦,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

    正在气头上的樊坦脱口回答:这都怪一帮胡人没道义,把我衣物都抢走了,裤衩子都差点给扒了去!

    话音刚落,一股刺骨的寒意袭遍了樊坦的全身--犯禁了,错说了个“胡”字!这位老兄急忙叩头请罪。

    石勒情知其非故意,也就没怪罪。等朝议结束,君臣们共吃工作午餐时,石勒有意指着一盘佐酒小神器、猪头肉拌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能进中央当官的,自然有两把刷子,再加上吃了饭后血糖得到了补充,樊坦这次很清醒,灵机一动: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不愧是经史子集读了个滚瓜烂熟的儒生,在遣词造句拐着弯聊扯方面,中国古代文科知识分子若称世界第二,没人敢称世界第一。石勒听后不禁抚掌大笑,赞许樊坦的机智。自此以后,胡瓜改称黄瓜。

    这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某个大臣改称某瓜为白瓜,石勒会怎样呢?我想,这个大臣一定会被砍头,为什么?

    因为,羯族人是白种胡人,五胡乱华时期唯一的白种胡人。其余胡人,都是黄种人。

    无论是何种胡人,石勒的深度汉化及对汉文化极度推崇和向往是实锤了的。有些学者和自媒体人,以石勒终生不认识几个汉字的事实来证明石勒是假汉化,引起很多人的赞同。其实,这个观点,用另一个事实足以驳斥。

    那就是,羯赵的太子石弘,已完全蜕变为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十足的儒生。亲自选定的帝国皇位接班人都是儒生,有这样的假汉化?

    占据中原黄金地段,文治武功又双栖双修,石勒威震四方,俨然北方的霸主。高丽,西域高昌、于阗、鄯善、大宛,前凉张骏,甚至偏安南方的汉人东晋政权,都派使者送来方物,与之结好。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华文化的力量,千古不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