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55节 (第5/6页)
吃饭,甚至觉得上课也全无意义,这样不停地想任何事也做不了。可是完全不想那些事能行吗?此时听课的人也无不在设想,东洋人那鲜血淋漓的罪恶屠刀,会否有朝一日架在你的脖颈上吧? 我这位学生五岁能诵《诗三百》,考进大学时是他们省里的头名状元,在大学是能参加全国游泳比赛的能手,如今还是气象系的高材生。可是人生在世要活得平衡,仅仅拥有这些文武知识就够了吗?遇到像我那位学生一样的思想困境,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应付呢? 非要我来说的话,只好采取折中的原则了:我们要学习要做事时,则必须勒令自己精神专一、心无旁骛,而当自己忘乎所以、思想轻浮时,要逼迫自己直面淋漓的鲜血,告诫自己学习和工作是为了什么…… 哲学体系中的人生论,通对人性、道德、心性等的探究,帮助我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致知论教我们主动观察我们的思想,并可以有意识地自我塑造,将自己身上看似杂乱、相悖的知识、情感、观念统一于整体,避免我们在生存困境中限入错乱,以致崩溃毁灭…… ………… 珍卿给学生们讲哲学对人生的意义,收到的反晌非常好,很多学生认为这种通才教育才是必要的。而她在外文系教翻译的教学方式却颇有争议。 时下翻译界流行的一种论调,认为翻译就像是精密的外科手术,翻译者按照翻译规律行事即可。但珍卿告诉她的学生们,理工科的真理都并非永久真理,人文科学却为何要设定所谓永久真理呢? 她启发学生建立自己的学术观点,思考中译外或外译中究竟直译好还是意译好,若有人说要将直译或意译的办法折中,又究竟是如何的折中法呢?珍卿要学生先立一个论点,她不会事先评判哪种对或哪种错,而叫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去探索。 她还叫学生们多读名著的译本,最好能够读中外对照的名著版本,再根据自己的译法实践来评价:名人的译作哪处可以取法,哪里值得批评。既而根据个人习性和审美,不断于实践中调整自身翻译习惯。待到本学期结束之时,将自己最初立下的翻译论点,重新拿出来对照检视现下的论点,看自家观念可曾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倒是挺喜欢这种自由方法,可是很多老先生就觉得太离经叛道了。 有一回,有个外文系学生想做工读兼职,珍卿到女寝室给她送本地职业指导所的联系方式。她出了女寝室在碧湖旁边散步,遇到外文系的女学生方君茹等来聊天。 方君茹说她从前爱看的译文小说,多是平铺直叙不加雕琢的直译法,但她崇拜的某翻译家就是这种风格。可读这种直译名著总觉得晦涩难懂,按照易先生的办法把中文和英文对照阅读,以前看不懂的译著看原文反倒懂了。 珍卿有些话现在不方便明说,就是第一代翻译家太重视直译,遣词造句和语法习惯太迁就原文,中不中洋不洋的把人绕糊涂了。 见跟着谈天散步的人越来越多,珍卿干脆以赞许方君茹提点大家:“你学得很好,也想得很好。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第一征兆,就是独立地探索、独立地思维,并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 学生们感觉跟易先生相处愉快,她的博学和风度令人如沐春风。珍卿也享受跟学生们的相处。她其实害怕沉闷僵滞的教学方式,会把学生教得苦闷不堪又不出成绩。这时代的大学生多数不娇气,心性相较后世也偏成熟,能考进顶尖学校智力也属上乘,用这种方式教学其实也适宜。 因为跟珍卿谈得太愉快了,还有学生抱怨某甲教授军阀作风,某乙教授教学风格很沉闷,还有的教授爱早到晚退大拖堂,说教授们都跟易先生一样就好了。这种话题珍卿自然不吭声,有情商高的立马岔开话题。 珍卿心情愉快地回家吃午饭,郭寿康在凤翔中学排话剧,就是珍卿、三哥、杜太爷、娇娇、姨姥姥在吃饭,先吃过饭的胖妈侍候杜保堂吃。 娇娇急匆匆吃着,说待会要去魁星图书馆那,说跟涣贤兄妹约好要教乐笙打桥牌。这几个孩子天天一起要好得很,若非郭寿康这家伙还在上高中,他们这个小团体指定更热闹。 秦姨今天给大家做的油焖鸡米线,先把柴鸡放在砂锅里煲得烂香,里头再加各种有营养的食材,跟筋爽弹滑的米线拌在一起,连杜太爷跟姨姥姥吃着也好,娇娇吃了直向秦姨竖大拇指。秦姨听了大家不约而同的夸奖,就发自肺腑地欣悦而有成就感,她是心甘情愿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