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_旧时王谢 第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旧时王谢 第7节 (第1/4页)

    “您请问。”

    “出仕对平阳有什么好处?”

    空气突然安静。

    隔了许久,王琅才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故作自然地回答:“嗯,这是个好问题。”

    平阳公主和她最大的区别是她的父亲与兄长野心勃勃,李世民更是雄才大略,千载难逢的一代英主。如果平阳本人的愿望并非站立于朝堂之上以臣子的身份为国效力,以唐朝那种天下英才济济入彀、万般世事欣欣向荣的背景,她似乎确实没有出仕的动机。

    姜尚见她已经明白,便也不再浪费口舌,将话题搬回正途:“不提他人,出仕只是必须踏出的第一步,你自己准备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件事王琅却已经想过,答得很快:“乱世里想要有所作为,以方镇之实拥兵自重,观察天下时机是最好的办法,其次是接受朝中调遣用兵,培植名声,建立功勋,树立有识之辈能看到的赤帜,让人才往旗下聚拢。无论朝中是猜忌还是诽谤,始终不敢妄动,袁、曹、孙、刘都由此建立功名,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她这番理论发端于王夫之一段非常有名的史论,大部分人没听过全文,但听说过他的结论——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她不是为了写文章扬名,也不是为了靠雄辩说服人,因此没有刻意使用煽动性的语言,只是清晰明白地抛出结论。同时代人已有相似的见识,如司马家建立晋朝以后为了纠正这个倾向付出过许多努力,可惜和曹操一样适得其反,全面崩盘,开启了以王与马共天下为标志的门阀政治时代。

    姜尚轻轻点头:“做常人没做过的事总是困难,不过王导如今还活着,你可以不用担心第一步如何站稳——只要你表现出对王家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会比你还用心地促使这件事做成。如果你非要自己做点什么,可以写信给王悦询问田税之事。”

    王琅奇道:“这跟田税有什么关系?”

    姜尚淡淡一哂:“你很快会明白的。”

    第11章 雏凤清声

    是年冬,苏峻反迹已明,王琅对来府中做客的谢真石给出提醒:

    “近来北风强劲,最好不要再到外郡走动。”

    谢真石端茶的动作略微一顿,用温柔如常的语气向她娓娓诉说起自家事:“我与仁祖本在京师居丧,此来会稽,是拜访于东山置墅的叔父家人,修缮旧居。叔父人在建康,长子谢奕于剡县为县令,受尊公庇护,当无妨;诸弟年少未仕,依于东山,我让仁祖约束他们不要外出游学访友。”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

    王琅喜爱她临危无惧、神气不变的雅量,目光里带上欣赏之色,语气也更体贴些:“真石叔父在京任太常卿,从兄弟怎么没留在父亲身边,反而来了东山?”

    陈郡谢氏此时门第不高,但王琅当然知道这家自谢尚起人才迭出,青云直上,几十年后即在谢安手中跃居为当轴士族,与王家共同登临门阀顶点。

    谢真石说在剡县为县令的谢奕王琅印象不深,但她知道此人子女里有两个特别出名的,即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苻坚的名将谢玄与以咏雪垂名的才女谢道韫。至于被谢真石用“年少未仕”了了带过,连名姓都未提及的几位诸弟,其中就包括将谢氏门户推至顶峰,领导东晋打赢淝水之战,留下无数佳话典故的东晋名相谢安。

    王琅在心里算了算时间,估计谢安的年龄还不一定有她大,等他结束东山隐居出仕更是他四十几岁之事,短期内不用放在心上,因此又将目光移向谢真石,等她的回答。

    “我家族人南渡以后均侨居东山,先父与叔父出仕,初时俱是单身赴任,未携家人同往,与其说离开建康来到东山,毋宁说自南渡起一直居于东山。京都居大不易,或许等仁祖这一辈子弟婚宦之后才会移居建康。”

    王琅听她说到一半,已经明白自己的问题有些何不食肉糜。北人背井离乡来到南方,失去原本的土地与产业,想要有稳定的收入维持生活并不容易,王家交往的大多是在朝中任显官的当世名士,靠官俸差不多就能养活家人,大部分南渡的侨族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求田问舍,很难在建康立足。

    实则如谢家这样的门第,亲人安葬的墓地都只能选在石子罡这样的乱葬岗,甚至连谢安本人的墓地都在石子罡,直到南朝初年才和琅邪王氏一样,在建康拥有属于自己的家族墓地。

    然而谢真石答话时态度自然,提起京师居住不易也没有丝毫自卑神色,仿佛王琅只是问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问题,于是王琅心里愈加欣赏她,微笑着睐视她道:“真石以前称弟为坚石,此来换为仁祖,想是已经及冠取了表字。我听阿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