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午餐风波 (第1/3页)
学堂分了3个班。蒙班、经班和冬班。 蒙班是用来给小孩子启蒙的,教授些《千字文》、《童蒙训》等教材,以达到识字和写字的程度,再教授经典教学,比如四书当中的一两种。最小的孩子也有7岁了。 经班是用来培养科举人才的,教授经史子集之类,多是十五六岁的。不过到了十五六岁的孩子,但凡家里重视的,会砸锅卖铁送入城里的学堂。毕竟公立学校的优势还是远大于私立学校的。 冬班比较有意思,本意是在冬季给村里成年人办的扫盲班,这时节春种秋收完了都闲着了,就教些生活常用字、算账什么的,这样即便出去打短工也更好找工作,学会算账,会计当不了,至少也有希望谋个出纳的工作。 没成想村民们冬天试过上了几次课后自觉看见字就头疼。 再说冬天也不完全闲着,编筐窝篓、砍柴打猎的,也都是农闲时的收入来源,成年人反而不爱去。 但是把家里半大孩子给送去了,十一二岁的孩子,也不求科举,只想学个算账什么的,半年一年的,就能进城当学徒去了,家里能节省一份口粮不说,还少了半大孩子惹是生非了。 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嘛。 于是冬班不仅在冬季办,而是和另两个班一样常年办,可以随时退学。你若认为自己学差不多了就可以随时走。 这冬班是谢先生自己提出来的,他觉得不是所有人学习就得考科举的,但是人没有文化不行,可以学一些其他的知识。 这个想法就很先进了。谢先生宁可自己累点,也保留住了这个班。而且现在村民们接受度很高,已经是长期发展了。 蒙班上午两节课,现在第一节刚下课,楚清可以一小时之后再去准备午饭,所以就带着谢先生给的东西回了杂物房。 用自己做的蘸水笔沾了点墨汁,试着在纸上写字。这纸不好,发黄,洇墨。 不过蘸水笔也蓄不了多少墨水,比毛笔强些,写个字不至于太大。但是笔尖有些挂纸,不太平滑。楚清又跑去水缸那,在缸沿上磨了磨。这次再写字就顺滑了。 谢先生给的纸是已经裁好的,正好合用。楚清就开始一笔一划的抄写起来。 繁体字笔画多,楚清一个小时才抄了一小半。有些字用手指在桌面上比划半天才敢写在纸上。 一穷二白的阶段,一张纸都不能浪费,力求不写错字。 看窗外天色差不多十点多了,楚清起身去了厨房。 没有电饭锅,没有马勺,所以一切都不便捷,要提前更久做准备。 天下无难事,中午做米饭。 面食需要的时间更长,不划算。肉、菜、鸡蛋,厨房都有,每天早上都有专人送来。 做蛋羹比炒鸡蛋要节省鸡蛋,那就做蛋羹。肉每天中午都要有。但是只有一斤肉。三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只有一斤肉,也就是借个肉味了。 不过也没关系,今天的肉只做三分之二,剩下一块和明天的一起做,这样明天就多点肉味。 灶上左边的锅焖上米饭了,大锅焖饭,容易起锅巴呀。楚清不放心,找了厨房专用的布巾把锅盖边缘都围上了。《大长今》不白看,厨房这点东西难不倒自己。 楚清把肉分出来,剁成馅。右边的锅空着,刷上底油,真的是刷上的,用的是猪肉上的皮,在锅底仔细抹上,锅底变得亮晶晶了,但看着还是不行,节省不下啊。 从瓦罐舀出一汤勺的油,肉馅翻炒一下就盛出来备着。 就着锅里这点放入葱花和酱油,再立马添点水。没有淀粉,可惜了,凑合着吧。调出来的料汁滋味也凑合,就是不浓稠。 左边锅上的米饭差不多了,盛出来,把锅空出来刷一刷蒸蛋羹。 锅底只有浅浅的锅巴,一戗就掉,没浪费,但是米粒看起来也并不舒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