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蜀地 第四章,袁道人论道 (第1/2页)
彼时的青城山上。 已然洞悉有客造访。 老君阁,首位盘坐着白袍老人,白发盘于头顶,戴着星冠,银须长似瀑布垂直而下,面容红光,精神焕发,隐隐有一丝返童的模样,可谓应了那句“仙风道骨,鹤发童颜”。 下方其余几人身穿紫袍,灰白头发盘于顶,束着月牙道冠,横插八卦木簪,留有山羊胡的面容精神饱满,气度胜过世间寻常老人百倍,但少了首位的那种返童神态。 年纪较轻的老人朝首位拱手:“掌门,京城还是来了,我派当如何选择?是闭门?还是迎接?” 此人是青城派第六道人,蒲苇,内修青城丹法“无畏”,十年守山感悟“守无之虚”道法,此法分三步,第一步“守中之和”;第二步为一道化万”,第三步“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五年前他奉命去往蜀郡,半路遇匪上百,他凌空施展一剑化千,瞬间团灭上百匪人,那场面,远观路过的行人修士无不头皮发麻。 他那剑气化千正是青城丹法“无为”中的“守无致虚”道法第二步“一道化万”,要是真到“化万”的地步简直细思极恐,剑气化千都足矣在宗师境横行,不论遇上同境界的佛家“金刚”,还是儒家“超凡”,能抗住那一剑的估计也没几个,或许遇到外修武境宗师吃力点,其余内修很难匹敌。 在当时蒲苇年仅四十左右,当年武榜直接排行五十之内,也是当年唯一个出一击而登榜的道人。如今过了五年,也没人知道他那守无致虚道法修到了哪个程度,主要是没登徒子武痴试剑。 另一位接话:“自然得迎接,我派远避俗世,关门做甚?再说当今蜀地实在难以评价什么,要不是看在上京城那位还端坐着,要不是门派清规约束,贫道早都想下山给那郡守一记还虚指。” 接话的是第五道人,崔成江,入山门近五十载未离开半步,据说以毕生之力修青城“青城决”,练“一指还虚”,他没显露,所以具体到了哪个境地无人知晓。 又一个搭话:“五道人说得对,避山门就意味向朝廷对立,此法万万不可。”随后又补上一句“蜀郡之灾上京城那位早晚会自己收拾,我派属于避俗正派,没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少参合朝局。” 他是第三道人,谷恒隆,内修青城“重阳九鼎法”外炼“火烈摄魂指”。唯一出手是在十年前,当时佛道两家交流,他一指“火烈摄魂指”重创了佛门金刚境卓圆宗师的“二指禅”,一举成名宗师上品境。 “都别争啦,自从四道人下山后,就属你们没主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一直没现身的袁道人从门外姗姗来迟,今日他难得换上紫袍,束上月牙道冠,插上八卦木簪,这般正经的装扮还是少见。 首位一直没开口的仙风道骨老人露出笑意:“第二道人,你又迟到了。”随后疑惑问:“小师弟呢?” 袁道人找个草蒲团盘坐,摆了摆手:“修炼太投入一时忘了时辰。小师弟这时候差不多在路上吧!” 第五道人崔成江毫不客气的拆穿道:“小师弟又下山去了,听说不放行还差点儿动手打人。” 首位的掌门嘴角抽了抽,暗悔不该提这事儿,尴尬的咳嗽:“小师弟终究也年轻,跟我们几个老家伙上山清修肯定呆不惯,偶尔下山贪恋红尘正是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反应。” 第三道人也帮腔:“如果这朝廷要我派表态,或者派人下山协助剿.匪,要老道看就安排小师弟下山历练历练性子才好。” 还没等掌门反应,袁道人先否决:“小师弟太年轻,又未经历人世,贸然下山肯定不妥当。” 五道人反驳:“老道几个谁人不是十来岁游历江湖?难不成让小师弟在山上待一辈子?即便他最后成为了第二个李天人,一生没经历过俗世洗涤,最后的道又怎能顿悟?别忘了他也是老道的小师弟,只是关爱的方式不对而已,你跟掌门喜欢娇惯,而我跟三道人喜欢严厉鞭策。” 这话一出,让袁道人跟掌门语塞的陷入沉思。 第三道人连忙打岔:“咱们聊的啥?不是应该讨论朝廷的对策吗?” 首位的掌门会心一笑,正式说道:“躲肯定是不行,朝廷无外乎要个态度,我派如实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