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九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第2/2页)
此日子不到一年罢了,入了县学就好了。” 章越想着过去的经历,确实虽说苦过,累过,但也是自己最怀念的日子,故而真正艰难倒也谈不上。只是是这样一段难忘的日子,值得自己铭记下来。 就好像当初读到《老山界》这篇文章一样。 想到这里章越笑道:“不过直讲,至至今日学生仍是相信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话我真是第一次听说,”刘直讲欣然道:“吾闻此甚慰也,你回去吧,我替你直呈天子就是。” 章越躬身称谢。 刘直讲看着章越离去的背影道了句:“这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说到这里,刘直讲读手中之文不由再三道好文。 刘直讲略想了想,于是立即拿着章越这份原稿直派人递送至他仕途上的恩人,举他为国子监直讲的韩琦。 韩琦正在府上与两位同僚喝茶,一名是翰林学士王珪,另一名则是枢密使曾公亮儿子曾孝宽。 宋朝是两府三司制。 行政归中书省,军政归枢密省,财政归于三司,互不统属,相互制约。 三司长官被称为计相,至于枢密长官则称枢相。 刘直讲给韩琦递上文章时,韩琦看了章越的名字后将文章迅速看了一遍,不动声色地递给王珪道:“好文章当然要由翰林学士来点校。” 王珪接来文章来先扫了一眼心道,不过文章作得如何,就是这字也是当世一流,可再三品味了。 但他不明白此人与韩琦关系如何,不好贸然在他面前褒贬。 于是王珪继续读了下去,但见神情变得有些微妙。 “禹玉,以为如何?” 韩琦说话的气势很足,王珪放下文章恭敬地道:“读此文时,我不由想起了当初舒州读书时之事。那年舒州天极冷,入冬时炭火柴薪不够取暖,还要给下人做饭。” “为了省炭火,我对每日用了多少炭火柴薪是锱铢必较。那时我常在炉子旁再放一壶子烧热水,每当水烧热了,我即喝干随即再添,如此方挨过了那年寒冬。” “时至今日,我犹记得晚上尤喜喝热水,哈哈!说来让诸位见笑了,但我读此文时,不由想起就是当年的读书时细碎之事!我虽不如此子家贫,但是求学时那等辛酸倒是一般无二。” 一旁众人也是动容,没料到如今的翰林学士,当初也有这样读书的经历。 韩琦抚须道:“我也是深有同感。” 韩琦心道,这是一篇好文,但最要紧却不是前半文章,而是后半的。当然前提是可以打动人。 王珪得到韩琦的肯定后,目光看到了文章抬头部分不由道:“章度之,这莫非就是之前授同三传出身的士子,原来他是寒门出身啊。” 曾孝宽恍然道:“我也听过此人,那段攻心联,我爹爹反复称赞数次,还亲手写下来挂在了书房里。” 枢密使曾公亮对那攻心联也如此欣赏? 不谈这篇文章,即便是曾公亮对攻心联的态度,也足够此子名动汴京了。 众人听到这里感叹这章度之怕是要乘时而起了。 王珪笑道:“我倒觉得攻心联不如此文啊,尤其这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吾甚喜之。” 众人听王珪这么说,也是深有同感。 刘直讲道:“此辞疏是写给陛下的,我初时还担心要不要修改些许,毕竟这已是章度之第二次辞去陛下授官了。” 韩琦道:“还是要呈的。我看如此就很好,不必修了。” 王珪忽道:“听闻这章度之不过十五六岁可是真的?” 刘直讲道:“回禀翰林学士,确实如此。” “这般年纪轻轻,不知婚配否?” 王珪这边刚开口,那边曾孝宽也已是同声问道。 二人这一刻倒是如此心有灵犀。 王珪,曾孝宽二人对视一眼。王珪宽和地一笑道:“好巧。” 曾孝宽也是谦和地笑道:“与学士同问,同问。” 韩琦心知王珪有个孙女未适,曾孝宽也有个女儿待字闺中,二人同问之意这到底是何意? 刘直讲道:“这章度之是否婚配,我倒是不知,但看他平日除了喜昼寝外,可称上勤学,不像是有家室的。也从未听说他在家乡已有婚约。” 王珪,曾孝宽闻言皆略有所思。 韩琦轻咳一声道:“准不准辞,还是陛下说得算,改日我亲自面奏官家好了。” ps:感谢书友tz马克沁的经历分享。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