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68章孙吴之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孙吴之一 (第3/4页)

就做了这酒下之魂了。

    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事,吴起第一次出手,就大败齐军,赢了个满堂彩。然而,吴起的辉煌就照出了别人的黯淡,他的功劳就照出了别人的无能。于是谗言向鲁君飘来:“吴起这人,猜忌而又残忍……”将吴起生平干过的“坏事”娓娓道来,又说:“他连母亲死了都不顾,又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这样狼心狗肺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会向任何人效忠吗?我国与卫国本有手足之谊,吴起在卫国老家杀人,我们却赐他帅印,重而用之,岂非为了一个吴起,抛却整个卫国吗?再者,在此乱世之中,我国本是一个小国,如今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齐国,岂非暗夜放光,引来诸侯注意垂涎?”这样分析起来,就算吴起的功劳再大,也别想在鲁国待下去了。当他孤零零一个人离开鲁国时,不知会否想起那些与妻子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其实在晋国之前,还有一个诸侯国也在历史的一声叹息中,悄然谢幕。这个国家就是姜氏齐国。战国时期引起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往往是诸侯国中的权贵凭借自己的地位威胁主上的权力,名正言顺地取而代之,被取代的国家便就此灭亡,齐国和晋国其实都是这种情况。

    早在公元前5世纪,齐国政权便落入了田氏贵族手中。经过数十年苦心经营,齐国不负众望,以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国家形象屹立在东方。齐国的实力放之天下,谁也不敢小觑,但是齐国君王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大国地位,他既要利也要名。

    这种趋势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表现得最为明显。当时传统的中国版图上,只剩下八个重要的诸侯国。楚王国的君主早就称王了,而其余诸侯国的君主却依然沿用着公爵或者侯爵的称谓,代表着他们和周王室的附属关系。在理论上,他们都还是周天子的臣子,这种低下的地位让诸侯国的君主们心中很不平衡。特别是像齐国这样的强势国家以及齐主的雄才大略,一个高于诸侯的国君地位是他目前最为迫切的需要。

    公元前389年,在三晋的启发下,田和带着装满贿赂的大车来到了洛阳,觐见了周王姬骄。田和很顺利地得到了周王姬骄的诏令,册封他为齐国的国君。而齐国原有的国君姜贷的命运,便在这一纸诏令中被注定。整个天下,连周天子都不能挽救他,谁还能够力挽狂澜呢?姜贷的余生是在海边的一座孤独的小城中度过的,或许他是寂寞的,一个末世君主、亡国之人,其结局还能如此,实在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但是整个战国初期,却是激情飞扬的,十年之后,姜贷死去,姜氏齐国便灭亡了。

    此时的齐国末主,并没有开始被放逐之时的那种落寞。或许是他看到了,这一切不仅是因为自己无所作为,更应了整个天下的大势。

    齐国的田氏贵族羽翼日渐丰满,取而代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与齐国不同的是,晋国的分裂很突然。曾几何时,晋国在周王朝封国中面积最大、实力最强,如果要论某一个诸侯国最有资格实现一统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必然非晋国莫属。

    可是就在公元前376年,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姬俱酒被贬为平民,从此远离了尔虞我诈、风云变幻的宫廷内院,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晋国被韩、赵、魏瓜分的剩余物,也就是两座最后的城市,也再一次遭到了三个诸侯国的瓜分。

    晋国宣告彻底灭亡。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出头,或者在他们的心里,做隔岸观火状所获取的利益更大。晋国只要一灭掉,天下便失去了一个可以与之抗衡或者欺压他的国家了。于是乎,晋国如同一片枯叶在激流中沉没,没有引起半点涟漪。

    当时天下最高兴的国家非秦国莫属。

    在秦国初期,由于东方晋国和楚国的阻拦,秦国的数个统治者都将秦国举国之力用于开发西北部地区。这一地区的人在中原人眼中,都是不可教化的野蛮人,即西戎,后来还进一步发展成了义渠、匈奴。秦国和西戎的斗争都主要集中在军事上面,仿佛一向落后的秦国也认为,对付野蛮人只能用野蛮的方式。只是野蛮人的战斗力却是出奇的强悍,甚至还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公元前822年,秦国的一位统治者也被戎部落杀死。后来秦国在穆公之后,不断励精图治,终于接连打败戎。

    秦国的强大超过了戎的想象,曾经和戎在一个平面上的竞争对手,突然便成长到了一个让戎仰视的高度。戎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