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第1/2页)
面积的扩充,我觉得周朝的分封诸侯制度功不可没。 第16章 句吴 虽然比干习惯性地将与越国相对的那个吴称之为吴国,但是这个由姬泰伯建立的、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小方国,还没能够得上那个级别。 就连周部,在大商的官方称呼里,也只是称之为“部”而非“国”。 在如今,当地人将吴国称之为“句吴”。 “句吴”的“句”和越国在当地的称呼“於越”的“於”一样,都是当地语言中的一种无意义的助词。 泰伯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自然有一批追随他的人,他和仲雍为了给弟弟季历让位而出走,从渭水之畔的周部来到东夷、南蛮之地,又是孝友之举,最是值得为人称颂,周部里跟随他的人还不少。 当然,比干曾经阴谋论过,泰伯、仲雍给弟弟让位,来到如此偏远的蛮夷之地建立方国,是不是有和周原那边的周人一道夹攻大商的意思。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句吴离大商的距离并不近,想要和周部夹攻大商,他们还差得远。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句吴的人口组成很复杂,大部分都是当地的荆蛮、徐夷、淮夷,不过要说泰伯和仲雍单纯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让这些人尽数归服,那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在数代之前,如今和东夷各部死怼的大商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因为商部落也是东夷的一员。 在大商取代夏朝执掌神器之后,他们就和东夷各部渐行渐远。 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礼仪。 自大商起,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服饰传统开始定型,而大商也有诸多礼仪、律法,凡此种种,对华夏与蛮夷戎狄进行了区分。 华夏者,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大商和东夷仔细论起来五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如今都势成水火,泰伯、仲雍不依靠武力,而是单纯地用人格魅力让当地蛮夷归服,真当谁是二傻子不成? 所以,他们离开周部的时候,一定是带走了一批得用的人的。 周和吴的关系如此紧密,还真是让人不得不警惕呢。 而句吴弄出来的这个乱子,更让大商对他们报以了强烈的警惕之心。 句吴的位置在荆蛮、淮夷与东夷之间,离句吴最近的方国、部族有攸侯的攸国,和彭祖氏的彭国。 彭祖氏是大彭氏的分支,他们历来在朝中担任史官一职,因为史官人才的难得,所以在比干的记忆中,一直到汉朝,史官一职都是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的,更后面的时代他不清楚,但是汉朝,修了的太史令司马迁,他就是继承了其父司马谈的太史令之职,他们的家族,从秦朝起就是史官。 彭国就在攸国的附近,比攸国稍微靠近大商王畿区域,但是也没离边邑太远。 攸侯喜同帝辛一道征孟方去了,和孟方相比,攸国离大商王畿反而算是比较远的。 攸侯喜不在,攸国虽然有人主事,但也是群龙无首。 然后攸国就遭袭了,没办法,他们只能把问题报到王畿之中,让比干等人来处理。 袭击攸国的就有句吴的人,数量还不少。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知道这是为何,比干自己是见过季历的,从季历到现如今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古公亶父因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