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发展 (第3/4页)
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第五章周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春秋战国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一改商周王作那种简单古朴的风貌,创制了一大批造型、图纹及工艺风格都为之一新的艺术珍品,为我国玉文化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然而长期以来,在古玉的鉴定和研究领域,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统称为春秋战国玉器,将其艺术风格,合并称为春秋战国玉作风格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资料的不断丰富,从而使我们对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认真观察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春秋与战国玉器在工艺和装饰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春秋玉器: 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