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_第1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节 (第2/3页)

一口,又很快被羊倌持鞭赶走,担心会污染了水源。

    山道蜿蜒,蹄印交错,商队来往,已经踏出一条灰黄色的小道。

    胡商的队伍在前,隋玉跟宋娴领着人不远不近地跟着,后面还坠着提着粪篮子的小孩,盯着骆驼屁股,目光时而移到骆驼背上的木箱。

    青山走在后面扬了下棍子,驱赶小孩离远点。

    绕一大圈,攀上一个高处,隋玉回头往下看,捡粪的小孩们止住步子,又忙着打草,山下武威郡变得渺小,更远处变得不真切,敦煌城已经消失在视野中。

    第197章 翻越雪山

    夜晚降临,安营扎寨,夏季河水充盈,河道拓宽,青绿色的水草泡在水中,若是不注意,脚踩进去,鞋要湿透。

    小春红“哎呦”一声,她一个晃眼,脚踩进茂密的草丛里,鞋底瞬间泡透。

    隋玉看去一眼,她搬下一张毛毡扔在杂石乱布的河滩上,骆驼得了轻松,甩了甩脖子,径直踏进河道啃草喝水。

    青山和甘大甘二等一众男仆合力扯开毛毡,抖开后盖在砸进土里的木板上,四角的绳索绑在地上的石头上,固定住后再搬石头压在毛毡上。

    三顶毛毡屋搭盖好,火堆也燃起来了,周围埋一圈石头,铁锅架在上面正在咕噜噜烧水。

    担心陶釜易碎,隋玉离家时带走了家里唯一的铁锅,铁锅耐摔耐放,烧水煮饭也快。

    柳芽儿从上方的石头上蹦下来,她手里掐着两把萝卜秧子和苦菜藤,五月暑热已起,萝卜菜和苦菜藤在敦煌早该长老了,洪池岭上的野菜还嫩生生的。这些野生的萝卜秧子和苦菜藤,以及韭菜或是荠菜等常见的青菜都是过路的客商撒下的种子,种子撒在水草丰茂的河滩,余下就靠天生地养,能不能发芽长大全看运气,有的地方长有大片大片的野菜,有的地方水淹或是干旱,寸草不生。

    水烧开了,宋娴揭开锅盖,隋玉将搓好的面疙瘩倒进去,压下沸腾的水花,她持着一双长筷子快速搅拌。

    “大掌柜,菜洗好了,也揪好了。”柳芽儿捧着一箩菜过来。

    “倒里面吧。”隋玉让了让。

    青菜叶子入锅,再撒上盐末,隋玉拔出腰间挂的短刀,她从包袱里拿出一条腌肉切五片丢进锅里煮。

    锅里冒出香味,河上游也有肉香味飘下来,青山等一干巡逻的人往河上游看,两个商队隔着两三里的路,隐约只能看见一星火光。

    “吃饭了。”隋玉喊。

    一摞陶瓷碗,黑色的粗陶,一人一碗浓稠的疙瘩汤。隋玉给众人分好饭,锅里的面疙瘩见底了,她又舀五瓢水倒进去,准备水开了冲油茶。

    山顶是皑皑白雪,莹白的月色下,山尖泛着白光。而山腰处,以河道为底,青草蔓延,宛如一条绿腰带贯穿,到了高处,又是乱石丛生,石壁坚硬,荒土上寸草不生。

    绿的草,灰的石,黄的土,方圆一里内,生机和荒凉共生。

    宋娴扒口面疙瘩细细嚼着,她向上看,问:“我们还有多久能走到雪山顶?”

    “不经过雪山顶,我记得这条河发源于山麓西侧,我们绕到西侧,那里有地势稍缓的山谷,穿越山谷再下山,就翻过这座山了。”隋玉说,“至于需要多少天,我也记不清了。”

    “娘子……不,大掌柜,你也从这座山走过?”小春红好奇,“这不是你头一次入关?”

    “不是,我不是敦煌本地人。”隋玉摇头。

    小春红还想再问,甘大出声打断:“火坑里没柴了,再添些柴。”

    疙瘩汤吃完,一人抓把炒面丢碗里,戳坨猪油,再撒上盐,淋两勺开水冲泡搅拌,大半碗油茶下肚,肚里这才有了饱腹感。

    石坑里捂着火,安排好守夜的人,隋玉和宋娴钻进毛毡屋睡觉。三张骆驼皮缝制的毡屋,勉强能挤十一二人,隋玉和宋娴跟九个女仆睡在一起,另外两个毛毡屋是三十个男仆共用,每轮四个人守夜,将将能把人都塞进去。

    地上铺着干草,毛毡又闭气不透风,十来个人睡里面,穿着衣服睡,不盖东西也不会冷。

    石坑里的火明了灭,灭了明,当黑夜离去,天色熹微时,毛毡里的人醒了。

    休息一夜的骆驼又驮上毛毡和干草,钱箱和绸缎捆严实后,锅里的野菜咸粥也煮好了,不分主仆,各自喝上一碗填肚子,锅碗端去河里洗刷洗刷,不等锅底的热气散尽,浇灭火星后,商队再次动身赶路。

    越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