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经典 (第2/3页)
上道的。 而罗兰嘛…… 则一门心思的全扑在迷你剧上了。 “嚯!这开场第一句可以嘛——‘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任何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派最终都会完蛋’?这么辛辣的开端?尺度可以啊……” “伊恩-理查德森这个老头演的真棒,优雅,从容,不失威严,这就是所谓的绅士?” “唔……招牌式的解说式独白让伊恩拥有了双重人格啊,在和剧中其他人物交流时,他时刻带着面具,从不袒露心迹,但在面对镜头时,骄傲、得意、决心、不满,这些主观表达全都涌现而出,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区分开来……” bbc版的《纸牌屋》,三季加起来不过十二集,每集五十分钟,十个小时就能刷完。 等罗兰补完这部电视剧后,他才发现,如果英版的《纸牌屋》能用短小精悍来形容,那美版的《纸牌屋》,则能被称之为水漫金山。 总的情节,两版都差不多,而真正的区别其实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限制。 没错,不管什么文化作品,在它与公众见面的那一刻,都会带上枷锁—— 英版的《纸牌屋》,女性角色很少,而美版的《纸牌屋》,党鞭大人都快被女人给整死了。 这种不同性别的角色所营造出来的戏份差异,和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英版的主角厄克特先生,给人的感觉那就是个老好人,又或者说是笑面虎,而美版的主角安德伍德,那可是把混蛋二字,刻在了脸上。 这其实就是文化差异。 虽然美英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毕竟是老牌帝国,他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脸面,又或者说,披着绅士的皮,干着龌龊的事,才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但老美嘛——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么,美国在强大,那在欧洲眼里,就是乡下,美国人在有钱,那在欧洲人的眼里,就是穷的只剩下钱的土老帽。 这种歧视,在文化作品里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点差异嘛,那就是舆论。 英版里的记者,比美版里的幼稚。 没办法,谁让英国的媒体就被那两三个资本家控制呢? 和美国那种五代十国的群雄割据相比,英国的记者也就只能幼稚了,不是他们没有业绩压力,而是很多东西,记者自己也没法爆料,但美国不一样,斗争,让舆论变得更民主。 又或者说,不是人人都有自由言论的权利,而是你的观点,能够成为我攻击对手的手段。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美版里的记者问问题时更显辛辣,而英版记者明显带有无形束缚。 但即便如此,若是让罗兰给这两部剧打分,他会同时给出九分。 因为站在不同受众面的观众角度来看,这两部剧,都是精良的。 “你爸是不是想从政啊?怎么喜欢看这种东西?” 看完剧后,满怀意外的罗兰揪了揪凯特的头发。 窝在沙发上,干坐着一次性补完十个小时的剧,只要是个人,那都会受不了。 所以,在补剧的过程中,罗兰的双手,也没老实,先是把凯特抓进怀里,然后—— 便是长达数个小时的漫长拉锯战。 “他想从政?开什么玩笑?”虽然换了不少姿势,但看了十个小时的电视剧后,就算凯特拥有汉娜那铁打一般的精神,她也依旧感觉到了困顿。 没有理会罗兰那玩弄自己头发的幼稚鬼行为,而是困顿的小伸懒腰,打着哈欠,用带有倦意的语气说道:“他只是喜欢这种剧罢了……”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政客才是世界上最肮脏的演员,和他们相比,娱乐圈干净的和一张白纸一样,这里的龌龊远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但他们依旧喜欢用绅士行为来标榜自己的立场,向对他们充满希望的民众,散布一个又一个只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消息……” 嚯! 原来我那个老丈人是带着批判的眼观来看待这些剧集的啊! 罗兰本还以为喜欢看《是,大臣》、《是,首相》、《纸牌屋》这些剧集的老丈人就是个喜欢厚黑学的键政专家,但没想到,人家看这些剧,就只是为了更好地批判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