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听见我来也不出来迎我 (第2/3页)
赵遂笑意更盛,他冷冽又带着些锐气的面容难得显出温情,不再逗人,说:市舶司送来的贡物昨天刚到,我挑了几样少见的,给母后送来。 六顺手里捧着盒子,走上前打开,呈给李言淑看。 李言淑偏头扫一眼,沉香木盒里放着几样首饰,皆为难得的上好珍玉金瑙,尤其那块白玉,亮透细润,有自然明亮的光泽,难怪连赵遂也要夸一句少见。 而李言淑未显欣喜,反而拒绝道:我不爱这些,皇帝的心意我已知晓,东西就收回去吧。 虽然名分上她是赵遂的母后,可岁数上赵遂要长她四岁,所以每次赵遂唤她母后她都觉得怪异,她也从不在赵遂面前称哀家。 赵遂闻知道李言淑说的是事实,他这几年不知往长宁宫送了多少东西,李言淑却始终只用合心意的那几样。 渐渐赵遂也就摸清了她的喜好,这块白玉就是他特意挑的,不想李言淑并未青睐。 赵遂抬抬手,六顺有眼色地退下,只留二人在房中。 樱草色的纱帘隔出这方天地,赵遂仍旧盯着李言淑,过一会儿又伸手拿起李言淑刚才用过的茶杯。 李言淑见他那双手摩挲着细腻的青瓷,突然想起什么,脸马上红起来,连耳尖都漫上绯色。 赵遂察觉出她的变化,放下茶杯,接上李言淑刚才的话,说出四个字:朕的心意 不待他说完,李言淑好似被烫了一下,噌的站起来。 这实在有些失态,她背对着赵遂,冷冷开口:时候不早了,皇上请回吧。 李言淑站得过分笔直,好似有一根紧绷的弦在扯着她。 周遭的气氛冷起来,敢对赵遂下逐客令的,世间应该只此一人。 赵遂并不恼,看着李言淑的背影,那段细腰入眼,他觉得对方真是过分瘦弱。 好,听闻母后近日食欲不好,明日朕过来陪母后用晚膳。赵遂说完不作停留,起身离开。 李言淑回过身,只剩窗外青竹暗影在晃。 她这才松开紧攥着的手,掌心都是指甲印。这场三言两语的对峙,已是她忍耐的极限。 其实自从李言淑入宫以来,她与赵遂的关系一直是很和谐的。 彼时她是皇后,赵遂是东宫太子,但两人之间交集甚少,唯有在祭典宴会上遥遥一见,私下从未言谈。 赵遂登基以后,依着李言淑的意思将她安排在长宁宫。 依规制而言,长宁宫位置偏远又年久失修,实在不够气派,李言淑却觉得无妨,只想图个清静自在。 那以后,赵遂反倒常来长宁宫。或清晨或傍晚,陪她读书用膳,闲聊片刻,有太后皇帝这重身份掬着,倒不会显得太逾越,外人只道赵遂是个仁孝有义的明君。 长宁宫里的人都见过李言淑,知道她的相貌与年纪。 风言风语传到赵遂耳中,他不动声色换下那几个爱嚼舌根的,自己挑了人送进长宁宫。李言淑也不过问,坦然接受。 李言淑文思不足,读书有不明白之处,赵遂偶尔得闲会为她逐句注解。 赵遂天资过人,又是京城最好的太傅教出来的学生。几本古书,于他而言不过如此,但在李言淑眼里,赵遂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在朝堂上说一不二,这孤傲独断之下的不常显露的文人才气,实在难得。 官宦人家的女孩儿,自小就没有亲密无间的玩伴。李言淑有位哥哥,两人之间不甚亲近。进宫以后,离了母亲与祖母,又要提防着旁人,她心中的忧思焦虑更甚。 所以她期盼赵遂来,就算只是静默地坐着。 这种隐隐的期待随着年岁增长,变为李言淑弄不清的情愫,是敬仰还是爱慕,从未有人教过她如何分辨。于是只能暗藏心底,求一份表面的平静。 无奈变故降至,上天或许就是钟爱这样的戏本。 五日前是中秋,赵遂在娄山阁设宴,与亲王侯爵过节。 李言淑坐在赵遂身边,沉默而疲倦。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