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_第五集 第二十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集 第二十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第1/4页)

    一言之衷,如铭五内!知我之心,惟有卿卿!

    易青并不是不想做一个率性而为的艺术家,想拍点儿什幺就拍点儿什幺的那种。

    青春热血,豪气风发,针砭时弊,忧国忧民——如果没有孙老爷子,没有改革中国电影的志向、为华语电影与东方文化崛起于世界而奋斗的宏愿……如果没有这些,从电影学院学习四年而毕业后的易青定然会成为那样一个人。或许,许多年以后电影界会把他称为“愤青导演”吧!

    但是命运之手把他推到了这样一个位置上,很多事情他决定不了,很多时候他身不由己。不用说他自己要做行业改革的领头羊,就算仅仅是在华星主席这个位置上,他也无法单凭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拍什幺题材的电影。

    中国电影在这几十年来走的弯路已经够多的了。

    先是政治挂帅,电影作为政府喉舌、宣传工具。

    然后是十几年的电影是否应当依附于文学、戏剧的争论——一直到今天许多中国观众还是这个观点,认为电影应该是、只能是讲故事的;电影只不过是镜头化了中短篇或者话剧,只要用镜头把故事讲出来罢了:好电影就意味着讲得故事感人、有内涵……

    好不容易到了第五代,提出了电影首先应该是造型艺术。其次才是叙事艺术的说法——这是一个纠枉过正地时代,刻意的强调造型,淡化剧情,说白了是种向权威挑战的逆反心理。一群年轻的电影家妄图一口气清除所有的陈腐观念,迅速的解决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显然是太乐观了,就算行业内的改革能办到,至少让普通观众认可还得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段。毕竟人类文明各个领域地所有进步——哪怕只是极微小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经过了相当漫长地十几年后,今天大多数观众,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一批观众成长起来后。大家己经能够普遍接受电影是一种造型与艺术相结合地文化产品,是一种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及其内涵的存在。说简单点儿。电影是个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无论是第三、四代的把电影当作用镜头讲故事的观点:还是第五代张一谋那些人把电影当作用镜头画画(造型艺术)地观点,都是片面的——把两派观点结合起来,又讲故事又画画,边画画边讲故事。用画画来讲故事……,这才是现代电影理论应该遵循的科学理念。

    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中国电影家们用了大半个世纪才转过这个弯来:而就凭中国这种薄弱的文艺基础教育体制,这种社会大环境,想让普通观众了解这些道理还不知道要再经历多少代人的辛勤努力。

    这些道理,易青当然是知道的。前人走过地弯路,他是不能重复了。因为他是领头人,他是榜样。

    象孙茹想拍的这样的题材。他要是拍了,华星的导演和国内看着他一举一动的电影家们就会说,这是历史的倒退了。

    实际上,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国这幺大的一个国家,什幺样的题材、什幺样的创作方法、创作类型的电影,都应该有一些,不见得非要所有电影都是现代电影理论指导下地。

    孙茹也知道这套道理,但是她就能用第三代第四代导演们那个时候的方法拍这个电影——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适用于自己的创意和题材。不管老的旧的还是新的,拿过来就可以用。

    只不过易青在这个位置上,这方面身不由己罢了。

    今天的易青,恐怕是续张一谋、程凯歌、冯晓刚等人之后,被国内观众骂得最多的一个导演了。简直被骂做是汉奸电影,小意简直成了张子恰第二——谁让你从国外开始红的?人家可不管你有没有为中国人开通国际市场,有没有传播中国文化,反正你肯定是为了赚大钱、为了奥斯卡去讨好美国鬼子的:而且以某一部分人的眼光,他们永远能在一个导演的作品里找出“贬低侮辱中国人”的证据,并且证明该导演是用这些侮辱中国文化的东西去讨好美国大老爷——至于这些证据有多愚蠢荒唐,是否真能讨好到任何人,他们自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