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相公_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一场聚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下一场聚会 (第3/4页)

说道:“你这么做是没错的,在我看来,这相公大人的心计不比范仲淹和韩琦要差。”

    对于跟晏殊有过一番“交手”的陆垚深知这一点,他心想着如果昨天自己没有提出引荐王安石的话,会不会最后晏殊就不会同意今天到场帮忙?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自己说不定就真的只能将自己今天晚上要说的话告诉晏殊了。

    “对于今天晚上的聚会,你怎么看?”想到这里,陆垚也就想着问问曹诱的想法。曹诱在大局观和思维逻辑方面还是比较擅长的。

    曹诱说道:“不用说,明着是为范仲淹和韩琦送行,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其实是想借此打探众臣对于宋夏战争的看法。”说到这里,曹诱又降低了一些音量,问道:“你对宋夏之间的关系怎么看,咱们两个现在都知道,这次出使所谓的和谈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如果双方一旦开战,你看好哪一边?”

    陆垚听曹诱这么问,不由得回忆起了宋夏战争的真实情况。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北宋。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营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来由于宋将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附近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但由于当时宋朝有足智多谋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后,伺机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着他们。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南,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也不断增援。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于是夏军佯败,任福中计,随尾追击。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已是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军队主力伏击,宋军战败,任福等大将战死,几乎全军覆灭。

    好水川之战,北宋再度失败。宋仁宗闻知后震怒,贬韩琦、范仲淹。

    范仲淹等人被贬谪以后,西夏又开始商议攻宋大计。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向景宗皇帝献计。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彭阳县)出发向渭州(甘肃平凉)发动攻击。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宁夏固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